阿宁资源网guoyn市调机构IDC的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亿部,为2013年以来的最低,同比下降幅度超过11%;中国智能手机的总出货量为2.858亿部,同比下降13.2%。
IDC在该报告中不无夸大地表示: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创有史以来最大降幅。
以3亿部为基点,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十年间的大盘都保持在3亿部以上。而在十年后的2022年,只有2.85亿部。距离3亿部的基点少了一千多万部,平均分摊到每个手机厂商的损失,也就不到百万,但是「十年以来最低」,还是击破了不少人的防线。
我们来看看最近一年的市场增长率,从21年Q4小小的负增长,到22年Q4负增长幅度超过10%,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显示出了一去不回头的态势。
不过,负增长对于智能手机行业来说,并不是啥新鲜事。早在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就开始陷入萎缩。
我们来看从2014年到2021年这8年间的出货量情况:在2016年达到5.6亿部出货量的顶峰之后(2016年中国人口在13亿左右,扣除掉无法使用手机的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差不多这一年有一半的中国人购买了新的手机),就开始逐年下滑,直到2021年增长率才转为正数。
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从5.6亿部到3.08亿部,距离巅峰,几乎砍半。2022年的数据就更少了,只有2.85亿部。
那么,为什么21年的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能够实现正增长呢?这是因为5G手机经历19年的起势,20年的教育市场以及设备成本下降(也是在这一年,小米正式发布了首款千元5G手机红米Note10,定价为1099元),到2021年时迎来了最大规模的5G换机潮。
有数据为证:2021年中国5G手机出货量达2.66亿部,较2020年增了1.03亿部,同比增长63.19%,占同期手机出货总量的75.9%,较2019年的3.54%增长了72.24%(中国信通院)。
虽然2021年5G手机大面积普及,智能手机厂商迎来了盛大的换机潮,但这并非是我们以往说的「开荒式」增量,而是基于「存量」的增量,也就是绝大部分是4G转5G用户。
5G技术崛起带来的智能手机市场增长希望,正在逐渐消失。从2019年首款5G手机面世以来,5G换机潮历经三年,即便大众对5G的需求不高,但截止到2022年1月,中国的5G普及率也已经达到了84%(Counterpoint数据)。
从这个角度来说,负增长对于智能手机行业来说,已经存在了四五年的时间,见怪不怪,厂商们早已有了耐受力。
可尽管如此,在媒体的大肆唱衰之下,智能手机行业还是迎来不断反思:为什么会呈现负增长?买新手机的人怎么会比十年前还少呢?
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的下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智能手机市场的饱和。
经过过去十年的普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很大一部分人口已经拥有智能手机,市场达到饱和点,导致对新设备的需求下降。
所以,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智能手机行业极高的市场渗透率,是这次新机出货量下滑的主因。
当然了,手机不是订婚戒指,买一个就不买了(二婚三婚除外)。用坏了、丢掉了,也还得买新手机。所以,无论怎么看,只要手机在大家的生活中必不可少,厂商们就永远有生意做、有利润收。
不过,如今智能手机更为耐用,导致消费者持有智能手机的时间更长(智能手机用户的换机周期从原来的18个月, 大幅增长到如今的43个月),换机需求大幅减少。
这几年的用户换机时间,如果以中位数30个月来计算,那么这就表示一个用户在买了一部手机之后,接下来的两年半时间,智能手机厂商就无法再卖手机给他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2017年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后,换机周期的延长,进一步加剧了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为什么人们换机的时间越来越长?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手机更加耐用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手机厂商的创新幅度越来越小,旧机和新机之间,功能不再日新月异,性能也只是提升十几二十个百分点,无法吸引消费者主动换机。
换机周期的延长,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行业供应链的扁平化和透明化,使得手机厂商很难再做出比同行显著得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如此一来,消费者在乎的差异化就只剩下了两点:品牌偏好和价格。
对于价格敏感型的低价格区消费者来说,品牌忠诚度低,哪家的产品性价比高,就买哪家的,这样厂商就只能打价格战。
而对于高价格区间的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偏向于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比如一向在高端市场上大杀四方的华为和苹果,其消费者对他们的品牌偏好,就很显著。
因此,我们看到在如今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厂商们在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中低端市场强调性价比,大打价格战;另一方面,不断进攻高端市场,试图通过局部技术创新和不断推高的手机价格,培养用户偏好。
整体来看,手机厂商的低端战略和高端战略是互补的。低端市场销量大,可以用来稳住和扩充市场份额,但利润率低;而高端市场销量小,利用技术创新和广告宣传来占领用户心智,利润率高,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低端市场的利润流失,也可以抵消新设备需求下降带来的影响。
高端市场战略对一些厂商来说是有成效的。数据表明,不少厂商高端市场的出货量在增加。
在被制裁前,在高端市场上,华为是唯一可以和苹果抗衡的国产厂商。最近几年以来,虽然华为因为无芯片可用,在手机市场上快速衰落,但在高端市场,华为手机还维持着一定的声量,这两年仍然保持10%左右的市场份额。
而其他国产手机厂商,通过在影像、芯片以及折叠屏等产品方面的努力,在高端市场上也初步看到了成效。
vivo凭借X80系列和X Fold折叠屏产品,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从2021年底的4%增长至2022年二季度的10%,初步成效最显著;荣耀21年刚回归市场,高端市场份额也已经由2%增长至7%;小米则相对乏力,从去年底的5%降至2022年二季度的3%。
市场调研机构众诚智库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折叠屏手机预计出货量为280万部,同比增长159%。预计2023年,随着产业链加速成熟,OLED薄膜封装、铰链设计等关键技术不断创新,折叠屏手机市场仍将维持高速增长态势。
目前,中国手机厂商在高端市场上最大的对手是苹果公司。然而,苹果未曾推出过折叠屏手机,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了国产手机厂商弯道超车的机会。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如果苹果推出折叠屏手机,将会极大地稀释国产厂商的份额,届时中国厂商在高端市场的成效,还能不能守得住,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
此外,智能手机以外的智能设备也有增长趋势。智能音箱、智能手表和其他智能设备的兴起,正在为手机厂商创造一个新的增长市场。
虽然这些市场不如智能手机市场引人瞩目,但它们作为互联设备大市场的一部分,有着无法忽略的价值。中国的许多厂商都在关注这个新市场,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增加其销售和利润的一种方式。
可以说,为了应对智能手机市场整体下滑的挑战,中国厂商们逐渐将重点转移到更高端的设备上,并积极探索新的市场。当然,这些努力是否足以扭转颓势还有待观察,但很明显,这个行业在未来几年将继续发展和变化。
在vivo 2023年的新年致辞中,创始人兼CEO沈炜将2022年视为vivo的高端突破之年,并且明确表示:「vivo有幸身处一个长坡厚雪的行业,智能手机下一个十年的画卷已徐徐展开,仍有诸多挑战,但也有无限空间。」
Counterpoint 一组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中国3500元以上高端机市场中,vivo占据了13%的份额,仅次于苹果排名第二,在600美元至799美元这一区间段,vivo的份额同比增加504%,高端产品平均售价达到历史最高 6170 元。
在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看来,vivo与苹果在产品上的差距越来越小:「其实我们很多东西领先了苹果一代半到两代的时间。」
由此可见,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的下降,虽然反映了市场动态和消费者行为的变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智能手机行业已经死亡。相反,它代表了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和探索新的增长机会。
能够理解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并开发出创新产品的公司,将在未来几年内处于不败之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当穆帅碰到塞维利亚,欧联杯决赛瞬间关注度陡增,势均力敌连专家都无法预测
热议:深圳供电局录用名单火了!澳洲八大毕业生被喷读水硕!交钱就能毕业?留学生看完攥紧拳头...
ChatGPT官方APP上线:速度极快且免费、增加语音识别,网友:真香
大疆Matrice 350 RTK发布:最长飞行55分钟 满载2.7kg
华为WATCH 4星球系列手表体验:预警潜在健康风险 智能手表领域革命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