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点子论坛2009年冬天,一家叫OPPO的企业邀请一群数码编辑去他们位于东莞的工厂。那时他们的主业是mp3,蓝光播放机之类的产品。此行目的,是希望请这些既是玩家又是专业用户的人,跟他们一起聊天。
彼时正是OPPO的转型时刻,虽然14年前OPPO的微笑手机,mp3之类的已经颇受欢迎。但显然,他们也注意到了即将到来的智能手机时代,并想提前布局。
我正是其中之一,并且到了那才知道。原来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批来这地方聊手机的编辑。
那时手机行业还是诺基亚的天下,苹果才更新到iPhone 3G(第二代),国内都没行货;安卓更是初出茅庐未成气候。一群年轻人在长安镇说着自己天马行空的创意,也畅想自己未来的理想手机。
回到北京,我们以为很快能看到自己“参与”规划的产品。但其实一等,就是2年多。
2011年06月,Find X903上市,OPPO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智能手机,绿厂还巨资请了国际巨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拍了一系列迷惑广告,似乎是盗梦空间的副产品。此时,距离OPPO规划产品时间已经过去两年多。
这个手机,有追moto里程碑的痕迹,只不过各处都粗旷一点。虽然用料都很实在,但……当时看到这玩意,我们反应就是这……挺好,但是……有亿点厚啊。
X903是OPPO在智能手机领域的首次探索,第一次做智能手机的绿厂,毫无保留的把能给的都给用户,很真诚,也让手机真的有点厚重。
回到现在,Find X6系列外观跟12年前自然已经不可同日而与,Find X6 Pro版6.82寸的屏幕显示部分比X903机身都大。放在一起,有点钢铁侠手搓的初代战甲跟马克50对比的感觉了。
这时候肯定有人说“现在手机都长一样,不如以前有意思了” 从形态上看确实如此,但原因是一个物种的使命基本固定了,它的形态就会朝着最简单高效的方向发展(我们人类不也一样么)—— 而Find X6 Pro在这种最稳定舒适的形态下,仍旧是做了一些改变,例如屏幕技术细节的提升。
如果翻到背后,会看到更大的改进,飞泉绿配色这个摄像头的圆形装饰环是不是还保留了点初代的痕迹? 而大漠银月,棕色素皮+银色金属,一种复古情绪铺满。
Find X903推出半年后,Find 3 (X905,第二代Find手机)到来,这手机仿佛一块切割齐整的金属薄片。金属质感。OPPO的智能机去掉了键盘减重许多,10.5毫米,150克,配置当然也升级了。OPPO智能手机在这代回归了更简单的形态,也改走轻薄路线 仿佛一块金属方砖
Finder,发布时候是当时最薄。当时“最薄手机”这名头被华为,OPPO,vivo三家陆续获得
中国厂商一旦找准方向,并攻克了技术门槛,就会把它做到极致。比如对轻薄的追求,到Find第三代X907 (又叫Finder ,第三代Find),发布后成为全球最薄的智能手机,机身厚度仅6.65mm。
从零开始,经历了第一次探索之后。OPPO逐渐成熟,这种成熟不仅体现在产品方向,也体现在对材料的运用和改进上。从金属方砖一样的X907到纤薄的Finder ,OPPO用两代产品完成对材料+轻薄的掌控。
现在的手机,其实早就不再只是通讯工具+个人计算中心。也是个性化表达,大漠银月就是一种很OPPO的文艺表达方式。我们所有的编辑,也都更偏爱这个配色。
若只从数字上说,Find X6 Pro比十年前的Finder厚了2.85毫米。但今天手机行业不再是仅追求数字上最薄的心态,而是厚度和配置的平衡。如今的旗舰内部部件更多更精密,骁龙8二代和马里亚纳X,还有一英寸大底的镜头组,双扬,NFC,红外,X轴马达等等等等,复杂程度跟当年已经早已不是一个级别,来到更高维度和难度的竞争。
还有Find 7,众所周知的“充电5分钟,通线小时”。在电池技术没发展的时候,手机厂商用降低充电时间的办法弥补短板,中国手机也自此之后开始卷快充,一直到现在。还有天际线呼吸灯,立体声双扬,连拍10张照片合成5000万高像素照片—这些东西放在今天,依旧可以成为发布会的卖点,只是手机变了,技术升级了。
屏幕的Pro XDR 显示功能可以让它去突破之前常见的全局亮度,对天空之类的高光区城进行高亮显示,把画面的动态范围还原到一个更真实的程度。这种光效的提升,肉眼看上去就是画面更立体。
从像素密度到画面质量的提升,就像从最薄手机到最全能旗舰的追求一样,这是技术的一大步,也是肉眼感官的层级提升。
从Find 7到Find X,间隔了4年。这佛系更新时间在大厂旗舰里实属罕见。背后的产品规划无从得知。
它安卓首款支持3D人脸识别的产品,升降设计放在现在也非常炫酷。站在它的发布会地点卢浮宫,古典+科技交织着一种奇妙感受。它体现了“科技可以服务于美学”的想法。我们去现场的编辑说:当时看到产品脑海里很自然的会认为“这款产品理应在巴黎发布”。
科技企业希望制造产品,用机械+代码去简化生活,甚至创造人文价值,所谓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而能在手机上将科技人文完美结合并让用户感同身受的,非拍照功能莫属。
1英寸的大底和广角的实力不用过多介绍了,OPPO其实并非首发。那这部手机的特长放在哪? Find团队的介绍是,长焦,暗光长焦。
OPPO影像团队对长焦的理解跟其他厂商并不完全一样,很多厂商会用50-100倍混合长焦去拍摄月亮,这种“我眼睛看不到,但手机能看到”的结果,确实让人兴奋。
在Find X之后,旗舰机不按规律更新这事依旧只有绿厂干得出来。Find X2就又间隔了一年。
其实后者才是正确的光影关系,前者的问题是太想把“愉悦”带给用户,就像之前很多手机追求把黑夜拍成白天一样,这是技术的胜利,却是审美的失败。
在Find X6 Pro上,这种问题被纠正了。OPPO的影像注意到了正确的光影关系,依靠更强的芯片+更多更复杂的算法(超清画质引擎,保留更多RAW数据,深度融合计算);超光影图像引擎(调整正确的光影计算关系);自然色彩引擎(自演算法+哈苏自然色优化)把更合理的结果带给用户。
这一系列结果并非一代做出来的,它们或许始于10bit全链路色彩艰难推进的时候,马里亚纳芯片研发测试又反复调整的那段时间,或是某个更艰难的未公开节点,以及更多次的失败结果和无尽的等待。当然,不仅OPPO一家,每个中国手机厂商都有一段类似的故事。
OPPO在我认知里从来不是那种理工男或老工匠的角色。要形容他,应该是是个安静努力的年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