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眼快读当时,陈明永在OPPO的未来科技大会上露面,洋洋洒洒做了一段演讲,那是他时隔六年首次公开面对媒体。
他在会上解释自己一直不愿露面的原因:“上大学时我生了一场病,这让我有两个改变:第一是做事更专注,第二是发现要站起来说话的时候会忘了后面要说什么,会出现至少20秒的短路。”
但事实证明,休学既没影响陈明永和同学们的关系,也没真的让他总是在要说线秒。
陈明永不出现,或许是因为那时的OPPO虽然几经磨难,但还没到他必须亲自来稳定军心的局面。
或许很多关注OPPO的人都能隐约记得2013年。那一年,OPPO发布了OPPO R系明星产品OPPO R1,进入畅销手机品牌的第一梯队。
但“祸兮福之所倚”的后面还有另外半句,并且成为OPPO近年来的线年中,OPPO一度以半年一台的速度发布新机,虽几度“打赢”苹果站在销冠的位置,但也在无形之中也贴上了“厂妹机”的标签。
2019年前后,OPPO“刷存在感”式营销的弊端开始逐渐显现,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要求逐渐转向“质价比”,一度被质疑高价低配的OPPO,销量排名开始出现下滑,尝试冲击高端市场也以失败告终。OPPO的关键人物之一、创造了OPPO营销体系的重要高管沈义人,也在2019年清空了自己的微博,似乎是在为次年的离职做预告。
此后的OPPO投入大量的精力做自研芯片,同时不惜砍掉大热产品线,也要走高端路线。
在OPPO发展的历程当中,“后中争先”一直是它的策略,不管是最初从MP3转向做功能机,还是从功能机急速转向智能机,OPPO一直称不上是潮流的引领者,但总是能随着时代大潮的变动,抢到市场蛋糕。
恰好电信系的高年级师兄段永平向学校老师“要人”,当时被分到成都红光电子管厂(773厂)的陈明永就被老师“特别关照”给了段永平,来到了中山小霸王,被安排在生产线上打钉。
1995年,段永平在多次提出股份制改革、奖励员工被否后选择离职,创立步步高,陈明永是其离开时带走的6个人之一。
2005年,尽管彼时的MP3已经是红海市场,OPPO发布的首款MP3—OPPO X3和当时的“颜王”OPPO X9,仍然迅速引起了不错的反响,成为不少90后学生们喜爱的科技潮品。
尤其是在2005年,摩托罗拉与苹果达成合作,推出市面上第一台音乐手机——ROKR E1,可以通过iTunes管理内部音乐文档。音乐手机对MP3的江湖地位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这个时候的陈明永,不能仍然待在自己的舒适圈行动,行至此时的OPPO再不转型,就更赶不上时代了。
因此,虽然直到2008年,OPPO才正式推出了第一款手机A103。但这款手机一上市,就创下了过百万台的销售记录。
用这种找准行业细分领域的方式,2008年才正式入局的OPPO,在功能机领域实现了后来者居上。
另一种就是像OPPO这样的企业,最开始功能机做得不错,再想进入智能机市场,要么得靠反应快,要么得能下血本。
那一年,诺基亚发布了7610机型,标志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而摩托罗拉的新机“刀锋战士”V3也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翻盖机型之一。
毫无疑问,这一次,OPPO选错了,也跑晚了。陈明永也迎来了创业以来的第一场劫难:要处理库存,又不想损失供应商和代理商。
在代理商方面,在与段永平商榷后,陈明永让经销商大幅降价出售手头现有的功能机,差价由OPPO承担补偿。
这种“实在”到极点的清库存方式是残酷的,让OPPO遭遇了创立以来的首次规模级挫折,亏损数亿元,可以说,这是时代大势转变浪潮中,OPPO必须付出的代价。
向错误的方向投入成本,都无异于“打水漂”,接下来的OPPO甚至还要为曾经的过失继续买单。
2013年年底,OPPO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OPPO R1,正式加入了这场手机行业的“诸侯混战”。这款设计轻薄、拍照出色,被称为OPPO成名之作的手机,开启了OPPO R系的辉煌,也开启了OPPO飞速增长的黄金时代。
彼时,行业里有一个技术标杆苹果,还有一个追求技术领先的华为,其他的品牌几乎都把目光放在了“xx平替”“性价比”上,OPPO面向的人群是女性、三四线城市消费者,那么打响品牌名号的方式只能是营销。
陈明永则是找到了策略上的突破口,在国产品牌都将关注点集中在2000元以下机型时,让OPPO率先闯入2000-3000元价位;同时抓住3G转4G电信变革的关键节点,率先普及线G手机,分别在中端市场和4G市场中取得了先机。
OPPO曾经积攒的经销商优势也在此时显现出来,联合大小经销商、地毯式铺设门店;同时集合户外门头、广告牌等传播资源。
要知道,仅在2016年第一季度,市场上就有274款智能手机面世,也就是说,几乎每天都有三款手机发布。这也意味着,OPPO在这场行业“机海战争”中,赢得了短暂优胜。
OPPO当时的困惑在于,多年营销打造出了一张“低配版女性拍照手机”的标签,甚至被称为“厂妹机”,尽管这给OPPO带来了不错的销量,但也让OPPO更难有向上突破的空间。
标签一旦贴上,就难以摘下,那时的OPPO有多想摆脱“高价低配”的阴影,只有OPPO自己知道。
2019年,OPPO全年市场份额下滑17.8%,反观OPPO一直希望超越的华为,在国内市场的占比却增长了35%-38.5%。
当然,企业不会因为一段公开演讲而转危为安。OPPO必须面对残酷的局面,在接受失败的时候付出代价。
二是曾在2013年离开OPPO创立一加的刘作虎回归,被任命为欧加控股即OPPO母公司高级副总裁,全面负责欧加旗下产品规划与体验。
高管团队堪堪确立,曾在产品上有独到经验的元老级人物回归,OPPO开始实施“3+N+X”科技跃迁战略,开启了新的征程。
而5个月前的2022年OPPO未来大会上,OPPO才刚刚宣布将发布第二颗自研芯片。甚至陈明永还特意在同一天发布了内部讲话,强调了对芯片产业投入的坚定。
还在寻求突围的OPPO,可能还在下意识采用曾经解决问题的方法:先顺应时代的大潮,再找到一个独特的突破口,在这个突破口中,努力比别人做得好一点点就可以了。
创业家——《OPPO:软时代的硬汉子——《创业家》杂志2013年陈明永专访(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