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道独尊落秋关心科技领域发展的朋友一定知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于我国华为的打击已经持续了多年,虽然在很多方面我们都面临险境,甚至是举步维艰,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但是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所以在我看来,西方制裁和打压华为,是挑战,也是一次重要的机遇。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大家是否还记得,早在十几年前的时候,时任华为负责人的任正非就做出过这样的预测:“华为是一门心思钻研通讯技术的,这样下去,在未来的某一天就会实现领先的地位,到那个时候,我们自然而然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麻烦。”
如今看来,任正非果然是眼光独到,猜想也确实应验了。平心而论,来自西方的制裁是一把“双刃剑”,即利与弊共存的关系。如果没有这次巨大的打击,华为不可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成为享誉全球的重要科技企业,不过华为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几乎相同的。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任正非很早的时候就预料到企业会有这次“劫难”,那么从华为向来的格局看,就肯定会有“后备计划”才对,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从西方世界的种种制裁方式和时间节点来看,主要有四轮主要的打压期,不过令全世界意外的是,华为每一次都能坚强的挺下来,这可是世界其他国家的企业少有的顽强“生命力”。
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虽然是幸运的,可是危险并没有彻底摆脱。比如像麒麟芯片的供应中断,华为自身的手机业务受到了重创,且到如今为止,依然是步履艰难。另外,随着最新的5G技术被拒之门外,下一步华为应该怎么走,这是全世界科技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有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一件事情,华为自身的产业分支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仅只局限于手机制造业和通讯业务,家电、数码产品、无人驾驶系统、软件开发应用、云服务等等,众多的领域都已经被华为列为了下一步的重点发展对象。华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我认为就只有一点,那就是迎接全新的产品——鸿蒙的正式到来!
美国对华为的打击,向来是频频出招,不遗余力的,也不知道他本身是如何给华为这样一家中国企业如何定位的,从芯片的断供、系统的停用,到整个市场上的围追堵截,可谓方方面面。不得不说,重重打压之下,效果也是很明显的,那么华为对此情形就没有还手之力吗?我认为并非如此。
从华为内部这几年的动向来看,他们应该是做过最坏打算的,那就是把令品牌声名鹊起的手机业务彻底放弃掉。但是纵观全局,手机业务恰恰又是华为产业链的核心,在营收中占到的比例十分巨大,因此又不可能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一件事就彻底放弃,有的朋友可能会说:“这不是进退两难的窘境吗?华为应该如何突破重重危机呢?”其实越困难的事情,真正的解决办法往往是不难想的,华为的想法就是尽快的实现“万物互联”。
说到这里,我相信不少朋友就明白了,鸿蒙系统的出现,就是华为眼下用来抵御和对抗西方世界制裁的最后法宝。这可不是随便说说,下面咱们从三个方面来解析印证一下
其一,美国想要打击华为,最简单粗暴的一招是什么?就是直接对华为停用掉安卓系统。早在两年前,来自苹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两大系统,就已经处在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垄断地位,要知道这两家科技公司可是全部出自美国。不过美国并没有这么做,为什么呢?就是美国知道华为早就有了应对的措施,所以就把制裁的核心放到了对华为芯片的封锁上。
其二,同样是在好多年前,华为就开始致力于完善自身的自主供应链发展,虽然一路上荆棘密布,困难重重,但是华为一直在坚持。从一开始的基础设备到最后的端服务,华为全部都进行了重新布局。不过在备受瞩目的鸿蒙正式推出之前,他们所做的很多努力还都只能看作是一个个独立的项目和产品。恰恰是鸿蒙的出现,就把这些所有的东西全部串联了起来,形成了一个闭环生态链。值得注意的是,手机仅仅只能看作是整条生态链中的一环,即使到了最后还是没有挺过来,无奈必须割舍掉,那么也不会对华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其三,2008年开始,华为一直在无人驾驶技术上下功夫,显然这是打算把鸿蒙系统也注入其中,为华为的下一步大发展提前布局。不过从大格局来看,这也只能说是“万物互联”中的一小环。在未来,产品或者企业都要很大程度上都以来华为的鸿蒙系统,那么美国和西方世界再想打压,势必会引来众怒。
总的来说,华为这次推出鸿蒙系统,并且致力于创建万物互联,同时广撒英雄帖子邀请各行各业的企业参与其中,最终将会实现利益捆绑,届时,一旦华为受到重创,大家同在一条船,谁都不可能平平安安,这就会让美国对制裁华为心有余悸。
如今鸿蒙系统已经成功进行规模化推送,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其中,这对于华为来说,无疑朝未来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另外,鸿蒙系统和安卓、IOS相比,各方面的优势已经享誉海内外,根据市场惯有的优胜劣汰法则,鸿蒙最终占领大量的市场份额,那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华为想要最终破解西方世界设下的大局,鸿蒙系统就成为了最重要的制胜利器,且可以预见,效果会越来越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