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宁帮帮网HarmonyOS作为时代的产物,从问世到初具生态圈,直接推动了国产软件的发展。与之相应的HarmonyOS人才需求呈急剧增长态势,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进行HarmonyOS创新人才培养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为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强调“新工科”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复合型能力培养。
在这一时代机遇下,福州理工学院抓住这一人才培养契机,积极与华为合作,推动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将专业课程体系与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与华为共同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路径和人才培养模式。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福州理工学院重点建设的专业,隶属于计算与信息科学学院物联网产业特色专业群,具有鲜明的行业背景和专业特色。近年来,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跨学科合作,聚焦车联网、智慧养老产业,以行业企业的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教育认证的“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2021年底,福州理工学院计算与信息科学学院申请华为ICT学院,并结合HarmonyOS的上下游产业发展趋势,选定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HarmonyOS技术融入试点专业,与华为及其合作伙伴一起升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建设与HarmonyOS生态深度融合。
学院的专业建设围绕HarmonyOS生态,通过产业资源赋能来实现人才培养的闭环:以行业前沿的技术、平台、设备和产业资源为基础,引入产业用人标准、知识结构,根据HarmonyOS技术特点及岗位群,开发HarmonyOS人才培养解决方案,通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共同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共同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共同促进实习就业、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效果、共同探索产业学院等“十共同”校企全方位合作内容,融入HarmonyOS元素打造特色化教学,并创新性提出“双元十共同”的产教融合发展新思路,助力HarmonyOS人才培养。
经过充分的教学实践后,学院的物联网工程专业无论是专业课设置还是目标岗位,都和HarmonyOS在智能制造、多终端设备、IoT 产业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吻合。例如专业核心课程《物联网移动应用开发》引入HarmonyOS资源库,增加HarmonyOS应用开发环境配置、HarmonyOS应用组件开发基础,增设与之对应的集中实践课程,完成基于手表、手机、智慧屏等智能终端的移动应用开发实践。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的核心和焦点之一,实践、实操、就业以及工匠精神是高校教育理念与终极目标的核心。
每年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经成为各个高校展示创新创业工作成果的主舞台。从“互联网+”历年获奖作品可以发现: 创意十足,能够快速孵化的项目格外受到评委的青睐。而HarmonyOS作为新兴技术必将带来充足的创新思路以及创新动力,可以为师生的科研项目、毕设课题、创新创业提供新的方向。在创新作用催促下,依托实验教学中心,学院创立了物联网专业双创工作坊、HarmonyOS实验室,配套相应的设施和师资队伍,完善开放共享的管理机制,创造放松的环境,激发群体成员的创新思维。在2021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学院黄瑞垠老师指导的“多多屏-基于HarmonyOS的自助式信息共享平台”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其相关成果正在办理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
华为凭借多年在ICT领域的人才培养经验及对行业发展的深刻理解,基于ICT产业链人才个人职业发展生命周期,以层次化的职业技术认证为指引,推出了覆盖IA、IP、IE以及ICT融合技术领域的认证体系。福州理工学院计算与信息科学学院作为华为ICT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华为认证考试、HarmonyOS百校种子计划、ICT大赛,进一步加深产教融合,全面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并通过开展素质拓展周新技术科普讲座、暑期HarmonyOS训练营等活动,推动HarmonyOS技术在高校学生中的传递,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学习世界领先的ICT技术,提升就业竞争力,为行业输送更多人才。
HarmonyOS的诞生被寄予了无限希望,它是我国“创新创业”、核心技术独立自主发展的杰出代表。产业和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人才培养发源地的高校如何快速响应、积极转变,成为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福州理工学院愿与华为继续深化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打造、优化华为ICT人才生态链,为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贡献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