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孤情仇文化资源如何盘活商业、产业?又可以给城市空间带来哪些生命力?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7日在深圳开幕。
走过19个年头,深圳文博会已经成长为我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除了主会场创新多元的呈现方式,独特的分会场模式也在积极助推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赋能。
从当年唯一一个分会场油画村,到如今64个分会场遍布各区,文博会开进产业园、商业地标、文旅古镇、展现丰富文化成果的同时,也在给城市空间带来多元赋能。
2004年,深圳首届文博会开展,而当时唯一一个分会场就是大芬油画村。仅用一年时间,这个位于龙岗、以油画为主业的大芬村,其油画销售额便实现翻番。而根源,便是在文博会平台崭露头角,获得了中外客商的关注。
深圳市龙岗区数字创意产业走廊管理中心主任彭罡,对大芬油画村十九年来的发展印象深刻,而文博会便是大芬油画村出圈的关键一步,“没有文博会,就没有大芬油画村的今天”。
自文博会平台起步,今年已经是大芬村第19年以分会场形式参与其中,从未有过缺席。实际上,伴随大芬油画的美名远扬,广东、香港、澳门为代表的大湾区油画产业,及福建、湖南、江西等邻省,也迅速崛起。
与此同时,龙岗区文博会分会场也从1个发展到14个,在深圳全市占比22%,连续13年分会场总数居全市首位。除了用主会场的展馆呈现各家企业、机构的创新性文化成果,分会场模式从诞生之初,便能深入地方特色文化,为垂类文化产业带来增量赋能。
从最初深入垂类产业聚集地、整合产业带资源,到目前走进商圈、景点、工业园、产业园,深圳文博会分会场数量增加、场域多元化的过程,也在讲述着文博会不断加深的思考:文化究竟可以如何多元赋能。不断深入城市空间,文博会在向商贸端展示文化交易多元可能性的同时,也在为市民的城市生活增添更多艺术美学的价值。
比如,在商业消费领域,可以运用文化设计为市民带来更多“买买买”的体验感。在南山留仙洞总部基地核心区域,本届文博会分会场之一的万科云设计公社,以开放式的户外陈列场景,展示园区设计企业与消费相结合的生动案例。目前,园区已经吸引了近100家设计及创意机构,当中有为八合里火锅、传音手机、华为、腾讯等做过设计的头部创意机构纷纷展出新奇合作创意。
围绕“设计驱动消费”主题,聚焦于“当代设计、文化与商业热点”,该分会场开展系列“2023公社创意生活节”主题活动。包括“当代设计与消费新文化主题”等三大主题展览、“留仙洞十年回顾与展望”等四大主题论坛,现场更有无人机飞行表演、特斯拉研学之旅两大特色活动。
在深圳万科云城项目总经理段立文看来,让文创设计落地商业消费生活,既可以让文化更接地气、促进消费动能释放,又可以让文化借由最靠近消费者的端口走入城市生活。这正正契合文博会“以新的文化发展观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宗旨。
而文博会走进商圈景点,也为市民带来更有厚度的文旅生活体验。比如,临近深圳文旅新地标湾区之光摩天轮、位处宝安欢乐港湾商圈,深圳滨海艺术中心分会场带来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文版演出、湾区文化演艺发展研讨会、音乐剧电影欣赏交流会……丰富优质的文化艺术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又比如,位于甘坑新镇的分会场,发布暑期旅游产品,让亲子家庭在旅游中传播地道的客家文化。
据悉,本届深圳文博会为期5天,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展示与交易、共开展各类活动500多项、总参与人次达400多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