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则成是谁荣耀X20 SE是荣耀在2021年7月发布的一款2000元以下5G手机,目前已经在荣耀的线上及线下渠道开售。
从最低1799元的售价到主要硬件参数,都看得出这是一款定位大众用户的产品。
对大众客群产品的评价,我一直主张在有限的预算内看他能做成哪些事情,并且完成的表现如何。而不是拿去与动辄5、6000元以上的旗舰级产品比拼全方位实力,这种比较本身就不客观,也脱离了产品定位本身。反而是对最终用户的不良误导。
荣耀X20 SE握上手的第一感觉是轻,官方数据是179g。至于“薄”的感觉……好像没有那么明显。从数据看,荣耀X20 SE仅仅比荣耀50 Pro厚度增加0.35mm,照理说:感知差异不应该这么强烈。
后来我才明白过来,造成这种感觉的原因更多是来自于边框的尺寸,我们在后续再来展开讲。
这块屏色彩还原还是较好,我将荣耀X20 SE所拍的照片发到OLED屏幕手机上对比,肉眼所见除了大面积黑色区域比OLED屏幕略微发灰,其他区域的色准都高度接近。
荣耀X20 SE的边框设计,依旧延续了荣耀一以贯之的布局和设计风格。不过由于没有上曲面屏的向下延展,所以两侧的边框看起来就比较厚,也增加了视觉上的厚重感。
顶部居然有3.5mm耳机孔,这让我由衷点个赞。因为这个价位的用户,通常都是老年人和低收入人群较多,TWS耳机对他们而言,有两个障碍:
比如我自己的父母,我到现在都不敢给他们用上TWS耳机,光是要充电这一项,恐怕就会对他们造成很大困扰。
荣耀X20 SE采用了侧边“侧边电源键+指纹解锁”一体方案,不管是屏下还是实体键,现在指纹解锁都非常成熟了,区别无外乎就是成本多少。实际使用的感受也就是一个使用习惯的调整过程,并没有解释速度快慢等特别的槽点。
荣耀X20 SE的背面,猛一看好像是AG磨砂玻璃的材质,但其实是高压注塑3D曲面工艺制成的塑料后盖。而且镜头模组也是一体成型的,虽然看起来整体感更好,但从我个人的喜好来说,少了一些材质和光线的流动变化。我好像已经默认了那里就该是黑色的镜片,这就是典型的个人审美差异了。
握持在手里,磨砂表面独有的温润细腻感还是较明显,但是没有玻璃独有的冰凉触感,在夏天时候就有点温吞的感觉,不过冬天时候应该比较友好。
后盖的渐变色彩在不同角度下会有一些流动变化,但也是受限于材质,需要在较大角度变化下才能看到。
短视频越来越普及之后,大众群体也同样对视频和照片的拍摄有了更多的需求。影像能力的提升,也进入了荣耀X20 SE的列装清单。
荣耀X20 SE的后置主摄搭载了一颗6400万像素,1/1.7英寸的镜头,这在同样搭载天玑700,定位接近的产品里,算比较激进的配置。
在影像力方面的体验重点,也放在了这颗主摄上。通过一系列不同场景下的拍摄体验后,我们简单总结了这颗镜头的优点和缺点。
对于多数用户的多数拍摄需求,荣耀X20 SE的表现达不到惊艳那么夸张,但也不至于到没法看的惨状。从实际拍摄的照片来看,图片质量是对得起价格的。
算法喜欢自作聪明,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是一个劲地提高曝光度。即便是在你主动干预降低曝光后按下快门,他依旧蹭蹭蹭把照片提亮。希望工程师在后期的固件版本中,能调整一下。
在一些特殊场景下,画面有涂抹感,我实拍后发现较暗光线下的小面积绿色最为突出。比如暗光环境中的小树,放大看有明显的“抹布感”。
荣耀X20 SE的电池容量是4000mAh,标配了22.5W的快充头。这个配置比起现在的66W甚至100W充电头来,肯定是有差距的。
这两年正好处于充电头功率的大飞跃阶段,大家都适应了一代一个大提速,就容易把任何手机新品的充电速度视为理所当然。
低价位产品的配置需要与更高系列之间留有差异化空间,这也是现实性的产品问题。同时越往低价位走,10块、5块的成本都会被看得很重,也会影响最终的配置选定。
在室温26℃的空调房间内,我们用荣耀X20 SE试玩了《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在默认画质设置下,载入过程和运行稳定情况方面,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卡顿、掉帧等现象。
我在测这个部分的时候,就没有打算将画质开到最高。我的逻辑很简单:这明明就是一个代步车,你去测他的0~100码加速就是没事找事儿做。
机身的发热集中在靠摄像头的一侧,依照日常使用热成像仪实测与手掌实际触摸的温度对比经验,粗略估计手感温度大约就是在35、6℃的感觉。运行《和平精英》时候的温度要略高于《王者荣耀》。
在默认画质下,花了大概20多分钟玩了一局《和平精英》,掉电速度大约为8%左右。
荣耀X20 SE提供了日常使用的基本场景功能,如果你只是打电话、发微信、刷个短视频,他都能毫无压力的胜任(很多用户实际需要的也就是这些)。
在拍照方面,如果是在光线较为理想的场景下,荣耀X20 SE所拍照片的画质也还是较为中规中矩。但在极限工况下,与更高价位产品拍的图相比,还是有差距。
至于芯片配置和充电速度什么的,我还是建议大家稍安勿躁,毕竟还有X20标准版在后头,如果SE版本拉太猛,岂不是要他们哥俩“同室操戈”,做产品不是这么做的。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越便宜的产品越难做。消费者所想要的总是很多,但成本的框架内能装进去的“性能”又总是极为有限。在做这样产品的时候,“手机是妥协的艺术”这句话才是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体验报告或者测评,其实都有较为明显的个人关注偏向和品牌喜好偏向,只能说兼听则明了。所以这款产品到底是否值得买,你还是自己综合这三点来综合考虑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