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赛巴安DRAM 以及 SRAM 等整个半导体产品线的研究与开发不断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到2011 年,三星电子的市值已经可以到达索尼巅峰时刻的市值。三星电子各业务发展简史
储存业务的产品包括动态随机通路存储器(DRAM)、静态随机储存器(SRAM)和闪存,三星是DRAM 和SRAM 领域的市场领导者。从1993 年开始,三星就一直独霸储存设备市场,并且一直保持市场第一的位置。1974 年,三星公司收购韩国半导体公司50%的股份
产品质量差,市场把握能力差。1977 年,三星通过逆向工程开始生产晶体管,但是没人愿意使用这种产品。70 年代后期,三星半导体一度面临倒闭。为了获取技术,三星聘请大量日本半导体工程师利用周末到韩国传授技术。1980 年代初期,李秉哲不顾众人的反对
和《半导体扶植具体计划》,明确提出实现国内民用消费电子产品需求和生产设备的进口替代,形成一个完整的国内自给自足的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目标。三星进入储存设备市场的方向同韩国政府的导向并不一致。但李秉哲前瞻性的看到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壮大,储存芯片的需求肯定会增大。1980 年代后期政府改变半导体产业政策,向扶持DRAM 发展方向转变,这时三星半导体开始获得政府的支持。当时政府组织“官民一体”的DRAM 共同研究开发项目,通过政府投资,选择民间企业关心的与产业化技术密切相关的研究题目,提升国家半导体的技术水平。进入DRAM 市场初期,三星电子从当时遇到资金问题的美国美光公司购买64K DRAM 技术
之后开始开发256KDRAM。为提高技术,三星电子高薪聘请在美国半导体公司工作过的韩国人,当时他们的工资比总裁还要高4~5 倍。三星在美国建立研究中心,配备相同的生产设备
让这些高薪人员培训韩国本土工程师。之后,接受最先进技术培训的工程师回到韩国本部,夜以继日地工作。很快,三星在产品开发上超过了美国同行。1984 年开始,半导体市场不景气
但DRAM 价格快速下滑,从1984 年初的4 美元/片一路下滑到1985 年的30美分/片。此时,三星的生产成本是1.3 美元/片。到1986 年年底,三星半导体累计亏损达3 亿美元,股权资本完全亏空。由于DRAM 市场不景气,Intel 等美国公司退出该市场,日本公司缩减投资规模和生产能力。但三星反周期投资,继续扩大产能,并开发更大容量的DRAM。1987 年,行业出现转折。美国政府发起针对日本半导体企业的反倾销诉讼案,美国政府和日本企业达成自动出口限制协议,日本企业缩减了向美国的出口。很快DRAM 价格回升,三星开始盈利。三星相信只有在萧条期投资,公司才能在繁荣期收获硕果。三星的反周期投资逐渐将日本企业挤出市场。这种反周期投资法以后也将在液晶面板投资中发挥重要作用。1993 年开始,
以及行业技术领导者,并延续至今。日本公司推出4M DRAM 时,三星只是稍稍落后。日本公司推出16M DRAM 时,三星能够同时推出;日本公司推出64M DRAM 时,三星已经超越了对手。三星为在生产和技术上赶超日本和美国,夜以继日的工作
往往住在施工现场。三星的第一台半导体生产线只用了半年完工,而国际同行需要2-3 年时间。三星的第二条生产线 英寸的晶片,而日本和美国公司还仅在测试生产线 年代初,三星重复相同模式生产出了直径为8 英寸的晶片;90 年代末,又生产出了12 英寸晶片。三星为在快速变化的内存技术中取得领先优势,实施了研发储备产品的战略,在生产大量现有产品的同时,公司已经启动下一代产品的研发,加速产品的研发速度。图表57:三星半导体重要事件清单
业内首次获得英特尔公司认证2002 年9 月 在世界上率先进行90 纳米内存商业化
三星电子在子公司三星显示设备公司设立TFT-LCD 研究小组,并从美国OIS 公司获得了技术许可
1991 年,三星电子在半导体事业部内设立TFT-LCD 事业部,专攻TFT 液晶技术。为获取技术,三星利用液晶行业周期性的产业衰退机会,在日本设立研究机构,招揽失业的日本工程师。1991 年时,三星建成一条300×300mm 的试生产线年,三星已经有能力生产2 片10.4 英寸液晶显示器。1993 年,三星开建第一条2 代线mm 玻璃基板,1995 年2 月建成投产。1990 年代初,日本企业占据面板行业主导地位。1990 年,日本占全球TFT 液晶面板90%的份额,到1994 年上升至94%
三星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积累力量。1995 年,三星和另外一个后进者日本富士通签订技术交叉许可协议。1996年三星集团同美国康宁成立合资公司生产玻璃基板。三星集团下的三星航空(后改名三星Techwin)投资光刻机设备,三星显示设备公司制造彩色滤光片,而三星电子提供驱动电路。1995~1996 年,反周期投资1995-1996 年是面板行业第二次衰退周期。三星采用反周期投资法,1996 年建成第一条3 代线
三星再一次采取了反周期的投资法,投资扩建液晶面板生产线 代线mm 玻璃基板),至此领先当时只有3 代线的日本企业。1998 年,利用金融危机赶超日本企业三星的液晶业务从1990 年到1997 年连续亏损了7 年,在1991-1994 年间,平均每年亏损1 亿美元。1997 年,韩元大幅贬值给三星带来了成本优势
三星处境已经是大幅改善,当年苹果公司向三星投资1 亿美元建设液晶生产线,戴尔电脑给了三星85 亿美元的订单。1999 年,三星在全球液晶平板市场占据了18.8%的份额,名列第一;LG 达到16.2%,名列第二。韩国企业完全赶超了日本企业。此后,三星和LG 两家韩国企业主导了液晶面板的投资。2001 年,LG 投资世界第一条5 代线mm 玻璃基板),三星紧接着投资了2 条5 代线 年,LG 建成6 代线代线 代线的建设上落后于韩国企业
彻底失去市场。2002 年起,台式PC 中液晶显示器替代CRT 潮流出现,使用的都是5 代线供应的产品。日本的索尼公司此时也不得不在液晶面板上同三星合作。2004 年,三星与索尼结成战略联盟,合资面板厂S-LCD,标志着三星同标杆企业索尼已经可以平起平坐了。到了2011 年,索尼彩电业务持续衰退,面板行业的亏损也无法承受,将面板合资企业的50%股份全部出售给三星,退出面板生产。2008 年,再次利用危机赶超台湾企业2007 年时友达光电液晶面板以8100 万片的发货量排名全球第一,LG 飞利浦以7970 万片排名第二,三星电子以7910万片排名第三。当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三星利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优势,利用彩电的销售为液晶面板带来大量订单。而台湾的友达、奇美由于没有自有彩电品牌,面板需求大幅下滑。
,三星电子旗下的LCD 液晶面板业务部门将正式独立成一个名为SamsungDisplay(下称三星面板)的子公司。三星电子投入66 亿美元重点发展OLED 业务。通信业务1977 年,三星和GTE 成立合资公司,进入通信行业,
。该公司之后同三星半导体合并,1988 年并入三星电子,作为一个部门独立存在。直到1990 年代中期,三星电子的通讯业务还不起眼,在韩国的本土市场也排在摩托罗拉之后。2000 年后
向市场推出配置了内置摄像头、MP3 播放器和彩屏、超薄、滑盖等时尚元素的新产品,把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三星的设计工程师能够在3~6 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一款新产品的设计,一个季度开发8~10 个新产品。形成对比的是,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一年才推出4~5 个新产品,设计周期长达12~18 个月。彩电业务三星电子成立之初就是从事彩电OEM 业务的。在模拟电视时代,三星是无法获得领导地位的。模拟技术时代,电路技术至关重要,工程师的经验和积累专业知识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三星电子作为后来者,不太可能追上索尼和飞利浦。在模拟技术时代,对某些技术进行持续的垄断是可以做到的。索尼的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技术受到专利保护
其他竞争者很难通过别的渠道获得这项技术。但是,到了数码时代,各种技术都集中在一个芯片组,如果同行业公司都购买同一个芯片组的话,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会有太大区别。因此,一个开发商标准化了一项技术后,数字技术就消除了所有的技术差别。1997 年,索尼推出模拟技术的巅峰之作贵翔电视,它应用平面阴极射线管技术,解决了屏幕边缘图像走形的问题。索尼的高管们相信等离子和液晶显示屏都是商品,由外部资源提供会更加有效,所以更专注发展有机发光显示屏,因为他们相信它将成为未来显示屏市场的霸主。索尼所做的不投资等离子或液晶显示屏的决定代价巨大。进入2000 年以后,三星利用CRT 向液晶转型升级的机会,凭借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大幅度提升市场占有率
其他消费电子产品: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笔记本三星在其他消费电子产品领域也有不错的销量,但没有能够达到行业领导地位,主要是公司在这些产品中的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并不完整。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市场,三星过去执着于轻便型或称傻瓜型相机上,让消费者对其品牌始终定位在傻瓜相机的层次。
其后,韩国人体验到发展光学,不能再靠日本。因此,将研发中心搬到德国,并取得德国施奈德公司的支持(1913 年创立,主要生产大型相机镜头,印刷制版和放大机镜头为主,过去采用此厂镜头的有:德国林好夫牌与瑞士仙娜牌大型相机)。
,原本规划在水源工业区中兴建专属的镜头厂也被迫停工。部分下单的设备,转卖至其它国家,换取美金,借以维持重要电子业继续生存。这次打击,使三星在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领域元气大伤。三星在笔记本市场的表现也一般。笔记本的核心零部件不仅仅是面板和存储器,还包括CPU、磁盘。三星并不能像彩电和手机那样取得垂直一体化的完全优势。平板电脑兴起之后,三星试图弯道超车,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到达预定目标。三星平板电脑在美国市场的表现远远落后于苹果iPad 和亚马逊的Kindle Fire。李氏家族介绍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1910 年出生于韩国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1936 年,李秉哲开办一家名为“协同精米所”的粮食加工厂,开始经商生涯。1938 年,28 岁的李秉哲在大邱西门市场创办三星商会,主要从事中韩贸易、面粉加工、酿酒;
开始涉足家电和电子行业。1987 年创始人李秉哲过世,45 岁的李健熙继承了三星集团。力排众议的李健熙三星集团第二代领导人李健熙在三星发展过程中多次力排众议,作出正确的决定。1974 年,三星在选择进入半导体行业时,三星董事长李秉哲犹豫不决,不少元老持坚定的反对意见。最后是在李健熙的坚持下才进入半导体行业。1988 年,李健熙刚继任三星会长,
,形成今日三星电子的根基。同时三星电子确立目标,进入世界五大电子公司行列,并以索尼作为自己学习与赶超的标杆企业。
,三星在整个集团内部大规模地开展了“新经营运动”,目的在于彻底扭转“以数量为中心”的经营思想,树立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经营思想。1998 年在三星负债累累,濒于破产之际,三星集团总裁李健熙力排众议,出资4000 万美元加入奥林匹克TOP 计划,
。开创三星全球体育营销之路。李健熙提倡反周期投资,说“越是困难,就越要加大投资,创造工作岗位,这一想法始终没变
”正是在半导体和液晶面板领域的反周期投资,三星终于超过日本企业,成为全球第一。李健熙回忆说过:“由于自己的大胆决策实现了组织内部决策通常难以实现的事情”
但也要注意到,李健熙独断的决策方式具有高风险的,例如李健熙贸然投资汽车产业,三星汽车最终破产,导致三星集团4000 亿韩元以上的巨大损失。家族继承权纠纷李秉哲共有三个儿子,长子李孟熙、次子李昌熙
三子李健熙。根据韩国长子继承父业的传统,1966 年李秉哲暂时退出经营,将经营权交给长子李孟熙管理,李孟熙成立了三星企划委员会,对三星进行集体领导,但由于内部不够团结和威信不足,1 年时间里三星集团经营出现重大危机
转给了三儿子李健熙。1967 年,李秉哲的二儿子李昌熙因走私入狱。1971 年,李秉哲宣布了传位遗嘱:把名下资产一分为三,其中两份捐献出去,直系子女和有功职员得到另外一份,由李健熙掌舵。1973 年,出狱的李昌熙反对李秉哲将经营和继承权交给弟弟李健熙,搜集李秉哲的“违法”行为,写成请愿书递交给韩国总统。事情败露后,李秉哲使用家法监禁李昌熙,又以长子李孟熙罹患妄想症为名欲将其关押到精神病院,李孟熙以死相拼,才逃过一难。1987 年11 月19 日,李秉哲去世,45 岁的李健熙正式集成三星集团会长。1994 年,李健熙将三星集团子公司——第一制糖公司和韩国最大的食品公司CJ 集团,转交给大哥李孟熙的儿子李在贤,继承问题才告一段落。2009 年12 月,李健熙独子、44 岁的李在容获委任为三星首席运营官,被视为接班人。
2012 年2 月14 日,独居北京81 岁的李孟熙对李健熙提起了巨额遗产诉讼,李孟熙主张,父亲李秉哲生前以他人名义信托部分财产,而李健熙未通知其他继承人,将遗产擅自变更为他个人名义,要求李健熙提供相当于继承份额的股份,即“三星生命”824 万股和三星电子20 股股票,还要求赔偿1 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6 万元)。据此计算,涉案金额高达7138 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0 亿元)
2 月28 日,李健熙的二姐李淑熙也向李健熙提起诉讼,要求他支付相当于1900 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 亿元)继承份额的股份。3 月,李昌熙次子李在灿的遗属也向李健熙提起诉讼,提出了要回三星生命45 万4847 股(相当于482 亿韩元)的股份、三星电子普通股和优先股各10 股,向三星爱宝乐园提出了要回三星生命100 股的股份,并分别索要1 亿韩元现金。三星家族与政府的关系三星集团和韩国政府有盘根错杂的关系,韩国政府从1960S 的朴正熙时代,就开始对包括三星集团在内的财团采取一手扶持一手打压的策略。1962 年朴正熙通过政变上台后,马上顺从舆论,以“非法敛财罪”逮捕了十几个财团首脑,并扬言要枪毙其中一部分人。但不久后,他就下令释放他们
”的三星的李秉哲,要他组建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便“加强官方和经济界的合作”
。从此,韩国政府通过控制银行,有选择性地向企业进行贷款等手段,控制着韩国的财政,但也造成了政府官员与财阀勾结的现象
李健熙曾在1996 年因行贿被判2 年缓刑,1997 年被豁免。2005 年三星集团卷入贿赂前韩国国家党主席李会昌事件,李健熙避居海外。2006 年2 月李健熙回到韩国向民众道歉,并宣布三星集团将把8000 亿韩元(8.28 亿美元)的财产捐献给社会。2008 年李健熙被以涉嫌逃税以及非法转让经营权而被起诉,2009 年被首尔高等法院宣布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 年,另处罚金1100 亿韩元
当时迫于社会压力,李健熙引咎辞职,但年末随即被韩国政府“以助力韩国申办2018 年冬季奥运会”的名义赦免。2010 年3 月李健熙重掌三星集团。三星集团股权结构图三星集团股权结构是复杂的交叉持股。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三星成长简史:它是如何长大的?索尼等日本企业的产品已经知名多年,韩国电子企业刚刚起步,只能依赖外国组件和技术增长。1978年,韩国半导体公司改名三星半导体,从此三星可以生产自己的芯片,这一步...
三星成功秘诀:它何以抗衡苹果。因为三星的全面布局,苹果既是三星的客户又是三星的竞争对手。而三星的芯片、面板等产品肯定要优先保证三星终端产品的使用,无奈之下,苹果也只能寻找新的芯片和面板供...
当时的三星会长李秉哲聘请日本半导体工程师向三星工程师传授技术。在进入市场的初期,三星电子从当时遇到资金问题的美国蓝光公司买了63k DRAM技术,参透这项技术之后,三星开始开发256k的DRAM存储器。...
三星奋斗记:从卖面条的小店到世界芯片业第一.虽然三星的半导体业务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是三星电子从1969年成立到90年代半导体产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