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懈可击之高手如林演员表在周宁县狮城镇中兴社区红色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党员们一起认真阅读《闽山闽水物华新——习福建足迹》一书,交流读书感悟与心得体会。(记者 林辉 通讯员 郑文敏 摄)
日前,国家电网福建电力“双满意”(平潭红色榕光)员服务队走进平潭金井片区龙海村大棚种植基地,为春耕春灌供电线路和设备进行全面“体检”,指导农户科学用电。(记者 游庆辉 通讯员 柯俊明 摄)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乡村振兴”仍是被频频提及的“热词”。
“作为一名农民代表,我深切感受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视,这让我信心满满、备受鼓舞。”全国人大代表,永安市小陶镇五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许光园说。
习在福建工作期间曾11次深入三明调研,16次作出重要指示。作为三明革命老区的基层干部,许光园说,我们时刻感恩习的关心关怀,始终牢记的重要嘱托。特别是近几年,我们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按照省委深入实施的“党建富民强村”工程和乡村“五个美丽”建设行动,坚定信心、真抓实干,铺就了一条富民强村幸福路。
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这些年,五一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各种荣誉纷至沓来,而荣誉的背后,是五一村依靠党建引领促振兴的实践探索。
清澈溪流潺潺流淌,百年古树绿影婆娑,如今的五一村一改贫穷落后旧模样,展现出生机盎然的新景象。“老百姓的腰包一天比一天鼓,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笑容一天比一天灿烂。”谈及五一村的发展,许光园用了三句话来总结。
“只有把农村基层组织建得更强,才能更好地推进全面乡村振兴。”许光园对此深有感触。
五年前,小陶镇实行“跨村联建”党建机制,以五一村为领建村,联合周边8个村和辖区内4个企业党组织成立八一片区党委,在片区党委这个“主心骨”的带领下,各联建村党组织全部领办起了合作社,“抱团”发展彪橘、大米、特早蜜柑橘等特色产业。2022年,八一片区农产品销售额突破4亿元,仅特早蜜柑橘单一产品年产量就达到1.3亿斤,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事做、有钱赚,还可以照顾家庭。
“村党组织坚持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把各级各部门支持我们村的资金重点投入到村庄景观提升、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等项目。”许光园高兴地说,现在,村里居家养老大楼、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村民从原来90%以上住危房,到现在100%住新房。人居环境打出了名气,也带来了人气,很多城里人周末都会一家子来玩一玩、住一住,乡村旅游越做越旺。
“还要有一支好队伍,让会干事、能干事、想干事、能干成事的人来带领大家。”许光园说,这两年,五一村吸引大学生返乡任职,村“两委”班子更年轻、综合素质更高,凝聚力战斗力也更强了。在一些急难险重任务中,总是领着党员带头干、带头上,在村民中树立了威信,村民对村干部越来越信任,越来越支持村里的工作。
生活好了,腰包鼓了,现在的许光园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进一步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许光园说,如今国家出台的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生活改善的同时,传承好优秀的家风家训,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为广大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让村民常怀感恩之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五一村通过挖掘本地人文历史、孝廉故事和红色资源,在村里修建乡愁馆、孝廉馆,将其作为党员教育基地免费开放,成为各级党员干部接受廉政教育的热门“打卡点”。每年春节,村里都举办“农民春晚”,一些节目还被推荐到城里表演,从“文化下乡”变成了“文化进城”。
“今后,我们基层党员干部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履职能力,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新作为,让村民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落实落细落深。”许光园说。(记者 郑昭)
“周六圩市生意好,有时一天能卖十几万元。”在永安市小陶镇新寨村陶新街上,吴超燕开了一间临街商铺卖家电,从空调、冰柜、洗衣机到电热水壶、插座、灯泡,都是“牌子货”,“现在周围几个村子都富起来了,大家买东西讲究品质,大牌比杂牌好卖”。
陶新街长四五百米,分布着60多间商店,逢圩市还会增加几十个流动摊位,农资农具、当地特产、箱包鞋帽、奶茶生鲜等一应俱全,是三明市最大的村级商贸街,保留着明代以来形成的古圩文化。一直以来,这里的百姓习惯“逢一逢六”赶圩。2021年,新寨村所在的小陶镇八一片区开始推行“周六圩市”。
改时间是为了引流。“这里往前过座桥,就是五一村游客中心,去年五一期间那儿涌进了近5万游客。这么多人流,怎么引过来,带动我们村里的消费?”新寨村书记许光窕说,“圩市时间改为周六,配合上班族作息,可以让周边村镇和城里的游客逛完景点再带些农特产。”
要改变商家原本的经营规划和群众长期的赶圩习惯,不容易。党建工作在“周六圩市”的推行中起到重要作用。八一片区党委广泛征求村民、商家意见,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达成一致;发动各村党员带头响应新规,村干部到村民家里、商贩摊位上挨个动员;同时推进停车场、公共厕所、仓库等配套设施建设。
吴超燕就是带头在“周六圩市”上开展让利销售、购物有奖活动的党员之一。“我是党员,又是许大姐以前的邻居,在她的鼓励下才从机电维修工变成一个小老板。党委有号召,我责无旁贷。”
吴超燕口中的“许大姐”,是兼任八一片区党委书记和五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全国人大代表许光园。
许光园带领下的八一片区党委能叫得动人,做得成事,背后是以“三联三权三单”为核心的跨村联建机制。5年前,小陶镇成立八一片区党委,以强带弱,通过“村村联、村企联、村社联”实现联建实质化;赋予片区党委“人权、事权、财权”提升联建党组织的话语权;借助项目化定单、责任化领单、绩效化评单“三单”为片区党委行事定下章法,以此推动片区党委成员真正紧密协作,实现片区党委班子在干部中有领导力,在群众中有号召力。
联建机制下,新寨村作为八一片区中村集体收入较为薄弱的村子,在五一村、八一村的带动和许光园等一批“领头雁”的带领下,不仅将陶新街提升为全市最大村级商贸街,还发展文旅休闲产业促进村民增收,将新寨果蔬合作社打造成国家级示范合作社,近年村集体收入是跨村联建前的两倍。
当前,小陶镇正在片区式抱团发展的基础上,探索跨村联建与产业发展融合的新路径。围绕当地“村村有、户户种、人人享”的特早蜜柑橘产业,组建特早蜜桔产业发展联合中心党委和特早蜜产销协会,通过联准产业、联建组织、联育人才、联合发展等措施,推行供苗、技术、农资、包装和品牌销售“五统一”,形成规模化种植、品质化管理、品牌化营销的产业发展格局。“我们计划邀请许光园代表担任名誉会长,让这只‘领头雁’继续带我们走党建引领富民强村的新路。”小陶镇特早蜜桔产业发展联合中心党委书记江继清说。(记者 马丹凤)
“习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国网福建电力将深刻领会习重要讲话精神实质,把党的建设贯穿工作始终,着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阮前途表示。
他介绍,过去一年,国网福建电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新时代电力“双满意”工程为总抓手,全面实施“旗帜领航·新时代红色堡垒”工程,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强化党建引领、创新支部建设、建立联动机制、汇聚先锋力量,促进党建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助推福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提供了坚强支撑。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只有融入中心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服务地方发展。”阮前途介绍,近年来,国网福建电力深入实施“党建+”工程,持续深化党建“三级联创”、党员“一带二”、“双培养一输送”等党建特色载体,不断提升党建价值创造能力;统一建设国家电网福建电力“双满意”员服务队,引导广大党员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重大活动保电、优化营商环境、志愿服务等工作中当先锋、作表率。
“国网福建电力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部署,聚焦服务‘双碳’目标,用好福建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优势,高标准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阮前途表示,新的一年,将立足电网的枢纽和平台作用,以推动建设东南沿海清洁能源基地、打造韧性智能电网、打造科技创新示范高地为重点,全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更好服务福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开春以来,“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在福建大地深入开展。阮前途表示,国网福建电力认真落实省委要求,第一时间召开“争排头、当先锋”动员部署会,深入实施新时代电力“双满意”工程,创新电力大数据服务,持续开展“百千万”客户大走访,及时解决客户涉电问题,全力保障企业用电需要。同时,坚持把快接电摆在首位,持续提升供电服务品质,不断增强和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电网系统党支部分布在广袤农村,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立足行业特点,积极助力乡村振兴。”阮前途表示,国网福建电力将加快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大力支持农村地区清洁能源有序发展和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实施光伏项目、乡村电气化工程,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阮前途表示,国网福建电力将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加强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彰显电网企业的政治自觉、担当作为。(记者 严顺龙)
10日,国网福建电力“双满意”(福州黄颂)员服务队,来到福州市鼓楼区东街街道军门社区,为社区孤寡老人义务检查电力线路,保障居民用电安全。
黄颂是国网福州供电公司配电运检中心第三党支部书记。近年来,这个“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主动融入社区基层治理,驻点电力便民驿站,开展“亮灯、送福、电管家、电力365”行动,架起党和群众“连心桥”。
“只要我们有需要,供电公司总是第一时间上门,不愧是我们的‘电力110’。”“七一勋章”获得者、军门社区党委书记林丹对他们的服务赞不绝口。
黄颂与军门社区结缘是在2008年6月。当时,军门社区有5栋老式居民楼,部分老化电力线路下雨天经常出现故障。林丹拨打了黄颂留在社区的电话,黄颂当天就带领同事来到社区,义务更换了700多米的供电线路,提升了供电可靠性。
了解到军门社区有上千名老人,黄颂和支部的同志便经常利用工余时间上门看望社区的老人,帮助检查电力线路,留下带有联系方式的爱心服务卡,逢年过节还不忘给老人们送去生活慰问品。80多岁的危依姆是空巢老人,常年独居。在一次上门走访时,黄颂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主动结对,时常上门照顾老人的生活。危依姆说:“黄颂就像我儿子一样随叫随到,好得没话说。”
“群众的诉求无小事,有些事对我们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可对于需要帮助的居民来说却是雪中送炭。在工作中,我们强化党建引领,打造坚强战斗堡垒,切实为民办好每一件小事。”黄颂说。
杨桥河南社区始建于1985年,是鼓楼区历史较早的社区之一,内部电力架空线路老旧,众多电线杆林立,也使社区内的道路更为狭窄。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改造势在必行。黄颂带领支部成员集中整治杨桥河南社区的老旧电力线路,将曾经杂乱的架空线路统一缆化下地,累计拆除94根电杆、4000米电力线路,并对部分楼栋电表进行集中规整改造,进一步提高供电质量,消除安全隐患,打造用电平安社区,美化提升社区环境。
缆化改造后,杨桥河南社区内道路宽敞整洁、安全畅通,居民纷纷夸赞这条道路的改造离不开电力公司,应该以电为名,提议把这条道路命名为“电亮杨河”。2021年3月,杨桥河南社区主干道路“电亮杨河”共建路成功揭牌,这件事还被省委“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案例集收编。
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支队伍一座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八闽大地上,200多支国网福建电力员服务队,始终把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畅通供电服务“最后一米线”,努力做到让客户满意、让党和政府满意。(记者 王永珍 通讯员 林丽平 邵淑婉)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没有捷径,实干为要。”这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保持的工作理念和状态。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确定以后,关键就要抓落实;落实的力度和成效如何,关键就要靠实干。不去实干,再美丽的蓝图都会变成空中楼阁。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春伊始,省委即部署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向全省党员干部发出了冲锋号角。这就要求我们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传统,加油干、务实干,干出实实在在的成效。
实干争效,领导干部带头是关键。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对全党全社会都具有风向标作用。只有抓住“关键少数”,促使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才能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实干争效,离不开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树立实干、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把是否勇于善于担当、是否履职尽责,贯穿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科学精准问责,真正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实干争效,需要善于创新工作方法,保证工作的科学性、持续性和有效性,使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可行,出台的政策措施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落实处、见实效。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我们大力发扬实干精神,心无旁骛抓发展,人人争当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务求实效的实干家,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黄琳斌)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谷歌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