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龙转生txt,日前小米发布了旗下红米 Redmi K70 系列手机,如今距离红米品牌成立已过去十年。
src=此前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发布会上宣布:Redmi 全球手机出货量十亿台,未来新十年 Redmi 是小米集团手机业务的压舱石。
在发布会上,小米与产业链核心合作伙伴共同宣布,开启新十年全球产业链合作框架,并启动 2 万亿新宏图计划 。
从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来看,2023 年第三季度中国手机市场已经触底,结合 智能手机的三年换机 周期来看,中国手机市场也即将迎来复苏时刻。
包括红米 Redmi 在内,OPPO、荣耀都已经发布了对应的中端产品线,接下来华为和 vivo 也将会发布对应的 nova 系列和 S 系列。中端手机市场的 复苏之战 即将拉开帷幕。
src=目前跟小米合作的国产供应链合作伙伴约有 300 家,其中包括瑞声科技、舜宇光学、天马微电子、上海韦尔半导体、比亚迪电子、TCL 华星、欣旺达能源等。
卢伟冰表示,在未来十年,面向全球市场,Redmi 将带动国产供应链,实现 2 万亿的综合产值,推动国产供应链从追赶到引领。
此前,国内手机供应链多以海外企业为主,如屏幕方面多采用三星或者 LG 提供的 AMOLED 和 LCD 屏幕,存储方面依靠三星、SK 海力士、美光等企业提供,传感器也是靠三星或者索尼供应。
经过厂商与供应链企业这些年的深度共研与合作,国产手机中已经有不少零部件都变成了 中国制造 。
小米公开的供应链企业以及华为公开的供应链企业名单中,重合度颇高:如提供马达和扬声器的瑞声科技,为小米 14 Pro 系列和 Mate 60 系列提供可变光圈镜头模组的舜宇光学,提供屏幕模组的天马微电子、TCL 华星等等。
有分析师对新消费日报记者表示,小米和华为等厂商对于国产供应链的扶持,不仅将会推动行业整体的发展,也能加速国产供应链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实现上游与终端企业共赢的局面。
卢伟冰也在发布会上表示, 我们共同认为:坚定持续‘硬核创新’是时代命题;扎根中国、‘链’接全球是必然选择。一面自立自强,一面合作开放是持续开拓的必由之路,万亿级产业集群崛起,将重塑全球价值链格局。
根据 TechInsights 发布数据,2023 年 Q3 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 5%,出货量已连续十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第三季度的跌速已经稳定下来,这表明市场正在触底,TechInsights 预计中国市场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开始复苏之旅。
此前卢伟冰在高通骁龙峰会上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今年中国市场手机销量预计能达到 2.68 亿台,明年的销量能回到 2.8 亿以上。
截止到目前,国内手机厂商中,小米、OPPO、荣耀都已经发布了针对中端市场的产品,而 vivo 和华为的中端系列产品 S 系列和 nova 系列将有可能在接下来的 12 月上旬发布。
其中荣耀以 18% 的市场份额暂列现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一位,并且不久前荣耀董事会正式公告表示,为实现荣耀下一阶段的战略发展,该公司将不断优化股权结构,吸引多元化资本进入,通过首发上市推动荣耀登陆资本市场。
与小米转向 规模与利润并重 的稳健策略不同,有分析师认为目前荣耀仍需要在销量、份额等衡量手机业务规模的标准上加大投入。
Canalys 高级分析师朱嘉弢对新消费日报记者表示: 手机是荣耀主要的业务,目前来看追求规模是目前他们的主要方向。若要上市,荣耀在出货量还需再上一个台阶。从目前整体的竞争格局来看,荣耀明年的竞争力还是比较强的。
根据 Canalys 近日发布的报告,2023 年第三季度,传统线下霸主 OPPO 和 vivo 则受到二线及以下城市消费疲软的影响,均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而华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 37%。
高通联合手机厂商将骁龙 8+ 平台下放到 2000~3000 元的中端市场,并有针对性地推出了第二代骁龙 7+ 移动平台,联发科也推出了中端定位的移动平台天玑 8300,恰逢智能手机的 三年换机周期 。
有分析师对新消费日报记者表示,上游产业链堆积的库存已经基本消耗完毕,面板、存储、芯片等元器件价格也开始小幅上涨,结合按照三年的换机周期来看,上一轮中国市场换机高潮在 2021 年,今年的确到了一个转折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