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阳工坊2022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19%,创下2015年以来最差年度销量成绩
长达3年的疫情、海外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以及未能出现的5G红利期,令手机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拓展空间有限、手机利润急剧下滑、高端冲击阻力变大、产品同质化严重。
因此,战略上“破局”,品牌上“破圈”,便成了各家厂商“好好活下去”的首要任务。
科技头条对过去两年各家厂商操作进行了复盘,国产手机厂商的应对策略基本有两个方向:第一,纵向上攻,强攻高端市场,抢占品牌制高点;第二,横向破圈,挖掘第二增长曲线,开启新故事线。
近2年,高端破局毫无疑问是各家手机大厂的主旋律,产品线上主要是以“影像旗舰”+“折叠商务旗舰”双线作战,同时配以“自研芯片”、“系统进化”、“联合研发”等底层布局形成品牌壁垒。
关于影像旗舰不用多说了,华为P系列的成功已经是教科书式的范本,最近两年快速崛起的vivo X系列,多少让科技头条看到华为P系列的影子,高端的设计+自研芯片+蔡司联合+影像黑科技,重点在寒气逼人的当下,X80发布时竟然还能卖爆,可见这条路是可行且必行的。
所以,我们也看到了OPPO Find X5的马里亚纳X+哈苏,小米12s Ultra的徕卡+澎湃C2,这已经成为确定性的标准动作,只要做,基本都不会出大错。
不过,影像旗舰只是冲刺高价位的敲门砖,并非高端市场线以内市场依旧可以通过堆料拿下不小的市场份额,但当进入更高端5K+市场,靠硬件堆料、性价比,基本就很难站住脚了。
国产手机必须进入到“800~1000美金”、“1000美金以上”的苹果主场,那么主打商务高端、未来主流形态的折叠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一块巨大的蛋糕就摆在眼前,能切到多少全凭本事,各家厂商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谁先抢占用户心智制高点,谁就能真正拿下高端市场。
即便在国内份额极低的前提下,折叠屏依旧可以占到22.2%的市场份额,实属难得。
在高端商务领域确立地位的也就三星与华为两家,所以很多时候用户真的没的选,即便三星充电慢、外屏比例太修长,太终究品牌力在那里,而且支持5G。
讲道理,国产手机厂商应该庆幸三星一直在国内市场找不到一个好的办法解除Note7之后的颓势。
高级感设计、博鳌亚洲论坛指定用机、首款双超声波指纹折叠屏、拍照最顶的折叠屏,都是vivo X Fold身上鲜明的标签。
vivo的成功“很简单”,它成功告诉了大众“最强折叠屏手机是什么样的”,当消费者在讨论性能最顶的折叠屏手机是哪款时,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是“vivo X Fold+”,没错,它成功抢占了用户心智。
颜值大增,外屏比例完美,徕卡加持,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手感,可以说是「脱胎换骨」,雷军表示:“折叠屏进入实用好用的新阶段”。
小米MIX Fold2是小米多年来冲击高端市场,最成功的产品,没有之一。
也确实是一款挑不出毛病的机型,唯一的问题就是有华为MateX2的影子在身上,而这也是需要荣耀通过很长一段时间去吸收/融合/剔除的。
结合目前众多的负面传闻,荣耀首先要解决的还不是高端突破的问题,而是冲基本盘冲销量。
OPPO如果在产品发布节奏上可以更快一些,而不是每次都是年底各家发完再上,应该可以参与到未来折叠屏市场TOP3的竞争。
未来3年,国产手机想要破局高端,折叠屏是唯一的出路,就如同飞仙成神,一定周期内只会开启一次天门,能者飞升!错过就只能等下一场,但能活到那个时候吗?
无论是苹果、三星,还是华为,它们都不是一个纯粹的手机公司,苹果的生态闭环拥有无可比拟的商业价值,三星的产业覆盖各行各业,华为即便手机受限,依旧保持着几千亿的年营收。
本质上是手机产业增长空间有限,需要入局一个有着更大规模的市场,保持持续的增长与活力。
余承东也在以当年做手机时的激情疯狂推广汽车业务,华为企业业务也在全速推动着各类消费终端产品的to B化。
近3年OPPO不断加快自研芯片、自有系统、自有云的全面布局,为接下来的手机市场竞争打磨核心竞争力。
vivo的做法则显得比较求稳,专注于高端突破的同时,以iQOO快速开拓年轻人群体与线上市场,同时在IoT层面,只选择了与用户强交互的手表、耳机、平板。
魅族被吉利收购,2023年是成败的关键;黑鲨手机目前来看很难再有回天之力;中兴手机则命不太好,一鼓作气的时间点没选好。
手机业务都是手机厂商的根,就好比华为,即便再难,都不会放掉手中核心高端产品线。当手机厂商丢了手机业务,就等同于失去了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