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佐刘备随着 2022 年的结束,各家新能源车企销量也陆续披露,成立刚忙一年的 AITO 品牌以 76180 辆的成绩刷新了新势力品牌首年销量记录,成为成长最快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作为一个均价 30 万元左右的新品牌为何能够用 10 个月(问界 M5 在三月份开始交付)实现 7.5 万 + 的销量?华为在 AITO 品牌中又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华为智选车的业务模式,对于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又有哪些启发。
在华为智选模式下,华为承担的不是传统的供应商角色,也不是简单的技术模块提供者,而是从产品定义、生产制造到营销渠道等全价值链对 AITO 进行赋能。在 AITO 产品上,你能轻松感受到华为的技术、华为的品质和华为的体验,自然也继承了华为产品热销的体质。
华为是 ICT 和消费电子领域的巨头,在信息通信和智能网联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正好迎合了汽车行业智能化转型。体现在 AITO 身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车机天花板鸿蒙座舱和 HUAWEI DATS,为问界系列车型树立了鲜明的技术标签,在用户使用率和好评率上都遥遥领先其他车企。
鸿蒙座舱之所以被称为车机的天花板,主要就在于解决了目前车机易卡顿、应用少、生态差的痛点,让体验完全变得不同。像车机系统的 UX 设计,鸿蒙座舱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导航打底或者图标排列方案,而是从用车场景出发,采用零层级桌面设计,各项信息功能触手可及,老人和孩子也能轻松上手。
很多车型搭载的语音助手理解能力和响应速度都不尽如人意,而鸿蒙座舱搭载小艺语音助手在华为众多设备上已经得到验证,语音识别率和响应能力都非常好。除了常见的多媒体娱乐和车辆功能操作外,小艺建议会根据用户所处场景将服务进行打包并主动推送,让你想要的永远就在身边。根据统计显示,小艺车载语音助手平均每天唤醒 24 万 + 次,已经成为众多 AITO 车主不可或缺的出行管家。
跨设备互联也是鸿蒙座舱的一大创举,将华为手机、电脑等设备的互联能力移植了过来。导航信息无缝流转,在手机上进行的导航进入车机后回自动切换,Petal Maps 也会与车辆电池等信息进行联动,根据车辆续航情况规划充电桩或加油站。超级桌面功能则让车机可以直接使用手机应用,手机也可以使用车辆硬件,让车机应用生态与华为手机无缝衔接。
HUAWEI DATS 则是华为在智能电动领域技术积累的体现。我们在乘坐电动车的时候经常有这种体验,就是加减速和颠簸路面更容易晕车,主要原因就在于电机的输出更加迅猛,不够线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根据路况快速调整扭矩输出。传统的燃油车对于路面的感知比较模糊,响应链路也比较长,达到 400ms,所以只能针对车辆甩尾、侧滑等极端路况进行稳定性调整。
在新能源时代,虽然电机的扭矩响应时间优于发动机,但仍然需要从 ESP 信号搜集到 VCU 再到 MCU 的控制链路,扭矩响应时间需要 100ms。而 HUAWEI DATS 用电机旋变传感器感知路面变化,并且让 MCU 直接控制扭矩输出,VCU 只起协同作用,让扭矩响应时间低至 4ms。带来的好处就是车辆在加速或者动能回收时动力更加线性,路过颠簸路面时也会减少车内的震动。能够实现这一技术落地,主要就在于华为对于问界 M5 EV 动力系统拥有全栈自研能力,可以对不同模块进行深度定制开发。
客观来讲,在与华为合作之前,赛力斯在汽车行业存在感并不强,但其工业 4.0 工厂的制造能力和敢打敢拼的精神却是华为看重的。以工业 4.0 智能制造标准设计的凤凰智慧工厂和两江智慧工厂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驱动 , 整体智能化水平将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在此基础上,华为进行生产制造流程和质量检验赋能,对品质标准进行输出,确保 AITO 车型拥有华为产品一致的品质。
例如华为将手机制造领域的 AI 检测移植到 AITO 产线,通过手机拍照的方式对线束点位进行检测,并自动与后台数据进行 AI 检测匹配,当出现线束连接不准、不牢固等异常情况下,系统会进行及时拦截,有效保证线束接插的紧密性。
在车辆验证阶段,传统车企大多有指定的员工完成定向定量测试,缺乏大规模的用户体验。华为借鉴手机领域 BETA 测试,召集上千名员工、供应商及合作伙伴人员进行日常深度体验测试,并开发小程序方便他们便捷反馈问题。通过这一模式,会把很多用户可能碰到的问题在验证阶段就发现,甚至余承东本人也是 AITO 最给力的 BETA 测试官。
可以看到,华为对于 AITO 产品制造更多的是提质增速的作用,在尊重汽车制造规律的同时,利用自身在其他领域的优势,让 AITO 产品变得更加可靠,产品生产速度更快。
从很多方面来说,传统车企在用户思维方面是缺乏的,比如相当长的时间内用户想要手机充电只能通过点烟器转接;很多座椅功能的设计也是为了针对出行,而没有考虑其他需求。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传统车企更多的是工程师思维,设计一款产品让用户去适应,而非主动倾听用户的声音。而用户思维恰恰是华为这种在消费电子领域摸爬滚打多年厂商的强项。
华为就敏锐地洞察到,车辆对于用户来说不仅是一个出行工具,在很多时候也扮演着移动的休憩空间,旅途中的暂歇、工作日的午休等等都要求车辆拥有一个舒适的休息体验。所谓问界 M7 在业界首次商用了零重力座椅,根据人体压力分布和太空零重力环境下人体姿态,设计出可以躺倒的座椅模式,让身体呈现 113 ° 的夹角。配合小憩模式,舒缓的音乐,优秀的 NVH 性能,让身体得到完全放松。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80+% 的问界 M7 用户都会选装零重力座椅,而用户打开的时间集中于 12-14 点的午休时间。说明问界 M7 的零重力座椅不仅提升了乘坐的舒适性,也创造了全新的应用场景,是真正从关注用户需求出发提升了用户体验。
回顾 AITO 上市一年的发展路径,销量远超同时期的蔚小理,30 万元左右的均价也夯实了高端的定位,华为深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小编了解,今年 AITO 会有一波新品推出,备受期待的高阶智能也有望落地。AITO 在第二年还会书写怎样的奇迹?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