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哒塔图”显然是不靠谱的,据赛诺数据,2018年三季度,华为手机中国区出货量1711万台,荣耀1362万台,华为一个季度销量是1400万以上,但荣耀不是700-800万:
华为P20系列两个半月出货600万台,mate20系列两个月出货500万台,而荣耀10两个月出货仅300万台,这是为什么呢?
但是华为的手机定位高,价格贵,配置又都和荣耀差不太多,销量能比荣耀高那么多。最便宜的nova系列都比荣耀大多数机型要贵得多。难道是有钱人比穷人多?还是没钱的人都充楞?尤其是P20,mate20系列,但系列季度销量超过500万,两个加起来为什么能卖的比荣耀整个都多。难道都是高端商务人士?或者巨爱国的人?
这种说法显然是不靠谱的,大都是臆想出来的,这要不得,且不说mate+p的销量不可能多于荣耀,华为手机的配置也从来不是和荣耀差不多,而只是部分配置和荣耀类似。
如P20pro和荣耀10的对比,其soc相同,但相机上的差距是异常明显的,P20pro是目前全球最好的手机相机,这是其能够在P10系列上取得销量的重大突破的最核心要素,而荣耀10的相机却非常一般。
而在V20和mate20pro的对比中更是如此,相机、电池、快充、无线充、face ID等等,都是华为全面领先,且实实在在的体验。
我们不可以把soc等同于配置,这么说是不公平的,否则,大家都买荣耀play就行了,1799就可以,又何必有那些高端机呢?
的确,华为手机和荣耀手机的配置差距没有售价差距来得那么明显,然而,一分钱一分货,一毛钱两分货,一块钱三分货,这是理所当然的。
就如同,月薪3000者一天工作八小时,不代表月薪3w者日工作80个小时,这个世界不是线性的。
以及,这是旗舰机的差距,而在非旗舰机领域,华为和荣耀依然是存在差距的,如nova4和V20,nova4是970,而V20是980,8+128同为3499,乍看起来,二者差距明显,但nova3的颜值和设计明显更讨喜。
线+,但不代表线下也要这么卖。以及,我们不可以用线上的合理性来证明线下的不合理,因为线下毕竟才是主流,线上不可能消灭线下,这是已经被证明过的。
在国内,尤其是知乎的手机圈,在计算成本的时候大都非常不愿意计算服务成本,但这是不对的,服务是要花钱的,就像没人会去对比呷哺呷哺和海底捞的香菜价格差异,而完全相同的海之蓝,在超市卖120,在酒店却是220。
就如同iPhone8卖4000+,至于非全面屏、单摄、小电池、5V1A充电器,大家在乎,却不会阻止用户购买,这便是品牌的力量。
知乎有一个非常诡异的现象是,大家对iPhone8这种产品卖4000+不以为怪,但却对X23这种产品卖3000+横加指责,这是很诡异的事情。
就如同,某博主用V20没有中焦而去证明其定位比小米8低,却忽略了其配备的TOF,更是忽略了iPhone XR、三星S9和谷歌pixel 3依然是单摄。
华为品牌贵,但依然比荣耀卖得好,这是产品研发、品牌建设、渠道建设和营销推广共同作用的结果,全世界都是这么干的,任何品牌都是这么干的。
目前全球出货量第一的三星是这么干的,曾经的霸主nokia更是这么干的,华为、OPPO或者vivo,同样是这么干的。他们只是遵循既有的商业规律,做得相对成功罢了。
就像小米8的性价比不若魅族16,但销量比后者多了一个数量级。产品卖得好,证明其商业运作成功罢了,仅此而已。
自荣耀品牌诞生以来迅猛发展,凭借着性价比优势多年来销量一直压华为品牌一头。
但是时间来到2018年,卖得更贵、更没性价比的华为销量却反超荣耀了,究竟是怎么回事?
2017年底,华为nova 2S发布之时,消费者BG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表示nova系列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销量已经接近2000万。那么,算下来nova系列在2018年的销量达到4500万,增长了2500万部。
P 10系列半年出货量是600万部,而P 20系列半年出货量达到1500万部,大增250%。
Mate 10系列四个月出货量是650万,而Mate 20系列两个月出货量超500万,差不多又是接近翻番。
2018年,nova系列加上P系列、Mate系列,三者总出货量比2017年增加了超过4000万部。
根据华为发布的销量数据,2017年华为终端手机出货量是1.53亿,2018年华为终端出货量为2亿,出货量增加了4700万部。
因此可知,2018年华为手机的销量增长基本都是华为品牌的nova系列、P 系列、Mate 系列贡献的,而荣耀手机销量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增长。
那么,回答为什么华为销量比荣耀高,其实只要说清楚为什么nova系列、P 系列、Mate系列销量爆发,而荣耀销量没有太大增长的原因即可。
一月初,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一年一度的报告 《2018 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名》,华为以 113.34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891.1698 亿元)的研发投入,位列全球第五、中国第一,是唯一一家跻身 Top 50 的中国公司。
但仅仅说研发又是不够的,华为从2012年发布Ascend P 1开始到如今在高端站稳脚跟并不顺利,历经P系列和D系列的多款失败,一直到P 6才有一点起色,Mate 7才抓住机会,P 10遇到闪存门,Mate 20又遇到绿屏门,贵在一直坚持下来了。
华为手机从开始的大黑边到如今引领业界的高颜值极光色;从当初的老人与白马碰撞不知所云的广告片到如今Dream it possible的情怀宣传片;EMUI从被嘲笑到慢慢跟上主流Rom步伐;从开始摸不着头脑地拼世界最薄机身到学会洞察解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与目标消费者建立价值认同感和情感共鸣。
此外,iPhone这几年不断涨价,让出4000-6000价位也是华为高端机销量大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2012年华为发布的荣耀2售价1888,运用互联网营销方式,销量将近百万台。
荣耀短时间内成为华为销量最高且单机利润最高的产品,华为内部不少人提议干脆放弃扶不起的华为高端品牌,专心做荣耀。
那时,小米如日中天,势不可挡,而华为不少人认为线下传统渠道也不可失,因为营销、渠道都是短暂的,产品才是根本。
最后抉择不下,遂采用赛马机制,让荣耀独立,定位中低端、高性价比,主要走电商渠道;而华为品牌定位中高端,走线下渠道。
发展到今天,国产主流厂商中,华为、OPPO、vivo线下市场基本上是三分天下,而荣耀和小米线上市场二分天下。
而对于荣耀,由于其多年以来对标小米,品牌定位于最活跃的互联网年轻用户,性价比形象深入人心。
很多线下消费者眼中荣耀仅仅是华为的低端品牌,甚至在一些人眼中是“杂牌子”。
在前期,华为和荣耀是共用线下渠道,后来华为渠道逐渐剥离荣耀品牌,比如现在4000多家华为体验店已经不卖荣耀。
而华为在2018年出发布的nova 3、nova 3i、nova 3e,同时具备颜值与实力,在线下市场大受欢迎,首发单月突破200万。
而且线上份额有限,荣耀差不多快到天花板了,想从小米那里虎口夺食也不容易。
总之,相比之下华为有更好的品牌形象,有着更为健全的线下渠道和服务,这都是荣耀所不具备的,也是导致荣耀的发展遇到了瓶颈的重要因素。
2018年低,荣耀跟换logo为HONOR,重新开始打造品牌形象,同时荣耀也在积极自建渠道,加快国际化。
几年前,或许是这种情况,但是到了2018年,华为和荣耀的产品区分度越来越明显。
Mate系列:定位高端商务旗舰,主打大屏、长续航、极致科技,售价4000-12000 P系列:定位高端时尚旗舰,主打时尚、拍照,售价3500-6000 Nova系列:定位中端,主打女性、拍照、明星代言,对标OV的r系列和x系列,售价2000-3500 麦芒系列:运营商定制机,售价2000-2500 畅享系列:定位中低端入门机,售价799-2000
Magic系列:黑科技探索旗舰,与小米MIX类似,售价3500-5500 Note系列:大屏旗舰,主打影音、游戏,售价2500-3500 V系列:科技旗舰,配置比数字旗舰略高,但是颜值略保守,售价2500-5000 数字系列:性价比旗舰,适合追求高颜值和性价比的年轻人,售价2000-3500 X系列/i系列/数字青春版:定位为千元机,极具性价比,1000-2000 畅玩系列:定位为百元入门机,售价500-1000
仔细了解下各类产品,你会发现华为和荣耀的产品根本不是差不多,差距是很大的。
特别是旗舰机,华为旗舰和荣耀旗舰本身产品硬件就存在巨大差距,华为旗舰采用顶级硬件,而荣耀手机用料则到处抠抠索索。
徕卡三摄、无线充电、超级快充、超级夜景、屏下指纹、大电池等吸引力十足卖点,荣耀手机要么缺失要么只具备某一两项,甚至如今连颜值也不如华为手机。
以P 20pro和荣耀10为例,虽然二者都采用麒麟970,但是P 20pro的相机是目前全球最好的手机相机,电池是4000毫安;而荣耀10的相机非常一般,电池也只有3400毫安。
同样,Nova系列在2018年产品力急升,Nova 3用上了麒麟970,颜值大幅提升,已经完全可以独当一面,已经不存在以前那种比荣耀旗舰贵得多的情况。
菊花定律:只要华为进入一行,最后一定会干翻所有竞争对手,除非行业发生颠覆性变革或者华为面临政策风险。
首先两者定位是不一样的,华为的定位是高端商务,荣耀的定位是年轻性价比。华为想做高端,就要不断创新。荣耀相应价格低,东西也给你减配。
这一届消费者不是只在乎价格了,他们更在乎手机本身。你看苹果三星定价比华为还高,但全球销量可不低。中高端手机虽然售价贵,但更换的频次相对来说也低一些。
像题主说的华为销量比荣耀高,这也就是最近两年华为P系列和Mate系列取得了进步。特别是今年Mate 20pro的黑科技让大家觉得购买华为手机也是不错的选择。另一方面就要说的华为的宣传营销了,虽然荣耀和华为同属于一个公司,但华为的营销费用明显要更多一些。
其次,我们先看看高端市场,苹果两亿多部,华为mate和P系列差不多3000万部,加上三星S9,note9系列,差不多全球高端市场3亿多不出货量。占全部手机的1/5,可以说市场空间还是蛮大的,华为mate和P系列大有可为。只要产品好,卖点足。
三,Nova说已经有6500万用户,那么减去去年增幅两千多万,今年达到4千多万到销量,这部分主要是线下市场,和OV用户重合。
反观18年荣耀的V和数字系列由于需要喝mate/P系列保持距离,所以上限有些低,否则友商小米8很难有比较高的销量,低端麒麟659也一直撑到年中,前期处于弱势撞头。
所有,华为略高于荣耀也是可以理解的,夜正因为如此,今年荣耀V系列一改往日打法,直接上IMX586摄像头传感器,估计19年荣耀随着产品力的提升喝海外市场的拓展,销量应该还是比较乐观的。
市场上手机的价格与消费者月收入的比例曾经有过相当高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消费过手机的用户对当前各种手机的价格是都具备接受能力的。也就是说手机市场需求结构与其说像金字塔,不如说更像梯形,高端需求与低端需求数量相比不悬殊。如果厂商完全垄断,高端机一律6000,低端机一律3000,也都能按需求结构卖。
在充分竞争的手机市场中,偏极客型的用户乐于钻研配置,寻找高性价比的机型,一般会选择小米、红米或荣耀类互联网品牌;懒得费心考虑配置的,基于“一分钱一分货”的想法,一般会选择苹果、三星、华为类美誉度较高的品牌。
如果题目中销售数据真实,不存在厂商从渠道大量回购等因素影响的话,个人认为以下观点有一定解释能力。
高性价比市场上,荣耀的产品力不如小米/红米,本应走量的品牌反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强品牌市场上,苹果基于对人民币汇率的不乐观估计,新产品定价过高,给其他品牌留出了很大的高端市场空间。华为充分利用了这个窗口,配合全方位的宣传,高溢价产品也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反而比定位走量的荣耀卖得多。
近期,苹果、三星似乎都意识到价格策略的问题,明显下调了中高端产品定价,留给华为的高溢价窗口明显减小。如果华为还坚持原来的高价策略,预计销量就达不到题目中的水平了。好在华为手机自研零部件比例高,有能力跟进降价。如果跟进降价,预计市场占有率还会不错,但绝对值未必增长。
因为目前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饱和度已经很高,而且平均硬件配置已经有点过剩。任何品牌恐怕都不应做出过于乐观的市场预期了。
再多说两句:安卓手机同质化程度高,作为消费者,忠实于某品牌、某子品牌意味着放弃货比三家,都会损害自己对厂商的议价能力。中国是手机生产大国,无论选择市场常见的哪种品牌,消费纳税角度没有差别,生产者很可能都是同一代工厂的辛勤工人。苹果、华为、小米等等,满足需求就好,消费者角度不必争出个三六九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