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法庭竹叶青相信关注消费电子的人都注意到,在9月这个传统的销售旺季,今年的头条已经易主了。
人们的目光不再紧盯乔布斯的苹果,而是全球首款商用三折叠手机——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
华为自己也相对谨慎,原本流传的备货只有50万台,看到预定人气如此之高,也只是“畏畏缩缩”地调到100万台。
这标志着,继昔日“果链”辉煌缔造财富之后,以“华链”为代表的又一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淘金圣地应运而生。
五年前,华为首款折叠屏手机问世。彼时,华为手机内含的镜头、铰链、OCA胶、偏光片等关键零部件几乎全部依赖于日韩厂商。
比如摄像头离不开索尼,射频(RF)离不开村田、高通,面板在此前也一度被三星、LG占领。
五年过去,华为发布“全世界首款三折叠屏手机、全世界最大的手机、全世界最薄的手机”——Mate XT非凡大师,背后的中国元素,却占到了——
拿去年满血回归的华为Mate 60系列来说,不仅电池是国产的,显示面板是国产的,就连芯片从材料、设备、制造都是国产服务。
央视爸爸亲自出场,请来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吕廷杰以及海外半导体行业观察机构TechInsights副主席哈彻生等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以专栏的形式对Mate 60 Pro麒麟芯片进行解读,排面拉满。
尽管目前为止,华为并未公布此次新机背后的具体供应链。但是业内人士科技先生创始人柳华芳在接受北青报采访时透露:
“国产供应链和国产手机厂商深度绑定,前沿工艺的研发和应用比较快,技术迭代速度更快。华为旗舰包括三折叠手机的中国元素是 90% 以上,基本上能够做到全国产化供应链替代了。”
CNMO科技创始人于忠国同样提到,“华为在零部件国产化上相当高”,此次三折屏供应链有些“不太方便说”,但是“一些核心的,甚至包括摄像头传感器这些都是使用的国产供应商”。
拿科森科技来说,原本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61亿元,愣是因为其铰链组装业务被列入华为折叠屏概念股,走出了10连板行情——
“吓”得公司连续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目前股票价格已经严重背离公司基本面,存在过度非理性炒作风险。”
不过,科森科技之所以在资本市场大放异彩,与其说是因为“华链”,更具体地说是因为其铰链组装业务。
据集微网统计,华为在A股的供应商企业数量就超过了500家,其中与智能手机相关的预计超过100家。
看似只是多了一块屏,但要实现“奏折”般的体验感,离不开一个关键部件:铰链。
所谓铰链,又称为MIM转轴,是连接折叠屏手机外壳的关键部件,负责支撑和引导屏幕的开合。
好比你手里拿了一本很厚的书,要能够轻松地打开、合上,又不会突然散架或者无法完全闭合,那就需要一个“粘合剂”。而且这个“粘合剂”不能多涂,也不能少涂,要让每一页都“雨露均沾”,否则部分纸张就会出现问题。
2019年2月,三星在产品发布会上推出“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但这场发布会,实际推迟了近半年之久。
原因在于,产品发售前,测评机构的手机,不约而同地“坏了”——屏幕破损、起拱、分层,U型转轴甚至还存在较为明显的进灰问题。
这一问题直到新机在韩发布2个月后、在美上市前一周,依旧频频出现。三星不得不停售,并继续对铰链进行技术改进。
后来,铰链又增加了两个卡链,可供进行20万次翻折,相当于每秒开合一次,持续超过55个小时。
这段由三星走过的弯路,也证明了铰链的质量直接关乎屏幕的使用寿命、开合手感、折痕深浅、轻薄程度。终端厂商要实现折叠屏手机量产,必须重视铰链的设计。
华为三折屏手机,对比此前折叠机最大的不同不止是是多了一折,而且一个是内折,一个是外折。
远川科技评论统计,放眼业内,三星、荣耀、小米、oppo、vivo的绝大多数产品使用的都是内折方案,因为内折屏在折叠状态下不需要铰链支撑!所以内折的铰链设计结构,就很简单了,成本,也就小了不少。
但是要实现三折,就绕不开“外折”,因为“双内折”的话,手机就会厚得令人却步。而华为则是业内唯一一家、过去五年连续在外折叠转轴技术上坚持投资的厂商。
根据“华尔街见闻”透露,这款三折叠的三屏铰链结构件供应商大概率为逸昊金属。与科森科技的铰链组装不同,结构件是更为核心的材料。
资料显示,逸昊金属成立于2014年,至今仅十年。但在2021年,逸昊金属就被纳入了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这说明逸昊金属在细分市场中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
除此之外,近年来,华为、OPPO、VIVO、华星光电、京东方、维信诺等中国企业还都积极布局相关专利。艾瑞咨询显示,在折叠屏手机元年的2019年,中国折叠屏铰链相关专利相较上一年,大涨103%。
只是,当越来越多的“运水人”开始自己生产水,曾经的“挖井人”,便多少有些不高兴。
中韩企业因为铰链专利问题,就屡次对簿公堂。比如2022年,三星就曾以“不具备新颖性及创造性”为由,对东莞劲丰电子有限公司的“一种新型翻转组合结构”(专利号:6.7)提出无效宣告请求。
2015年,刚宣布“小米手机国产第一”的雷军,不久便遭遇创业“至暗时刻”。
原计划在当年6月上市的“小米5”,直到次年2月,才从工厂出货。“整整半年内,小米商城上显示有10款手机,但只有一两款有货。”
后来发生的故事流传甚广:呼风唤雨的创业教父雷布斯,不得不乘坐着经济舱到达韩国仁川,四次拜访三星总部,在饭局上喝光5瓶红酒,只为这一块屏。
中国企业,集体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机OLED显示屏的头把交椅,终于把三星拉下马。
据报道,今年上半年,中国显示屏公司在全球智能手机OLED显示屏出货量中所占份额达到了50.7%,成功超越了长期占据首位的韩国。
这样的故事,同样发生在细分的折叠屏领域。DSCC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京东方的可折叠面板的出货量首次超越三星,成为全球第一。
2019年华为首款折叠屏手机Mate X问世,用的就不再是三星,而是京东方。
这一次,华为三折屏手机背后的屏幕供应链,根据行业人士透露,同样是京东方独家供应LTPO OLED屏幕。
“远川科技评论”提到,对应到手机的结构设计,内折需要解决“挤压”带来的折痕问题,更考验屏幕寿命;外折则需要强化屏幕材料的耐拉伸性和耐弯折性。
普通人看到的,是一块薄薄的屏,但实际他是一个“集合体”,犹如千层饼一般,叠加了N层材料。
每一次对外“撕扯”和对内“挤压”,都在考验各层材料的稳定性。稍有不慎,屏幕即可能出现断裂、脱胶。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京东方每年将营收的7%左右投入到研发中,并将年度销售收入的1.5%用于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
近年来京东方的营收都是千亿级别,这意味着,光是投入到研发中的资金便有百亿规模。
高成本投入下,京东方在2022年,就已创新研发出f-OLED柔性“N”形折叠显示技术, 支持在一块屏幕上既能实现内折,又能实现外折,内折R3水滴型折叠寿命达20万次,外折R5折叠寿命达10万次。
余承东曾公开表示,华为的确正在有意扶持国产供应商团队 。遥想2019年华为用京东方时,便遭遇了不少骂声,因为彼时无论是技术上面,还是量产良率方面,京东方都和三星有一定差距。
头豹研报显示,当前,中国可折叠OLED在技术如低温多晶硅(LTPO)、触控薄膜封装、无偏光片技术(COE)、120Hz可变刷新率、峰值亮度、 超薄折叠玻璃以及减少折叠褶痕等,都有了显著突破。
TLC、康佳、波导等一线国产手机大厂,都面临着无法完成预定生产任务的风险。
而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西门子、LG前五大巨头,从容不迫,因为他们拥有自我研发实力和核心部件技术,并能够以规模取胜,获取核心供应商的青睐。
康佳一位市场人士说,一场持续了半年之久的元器件缺货危机,让国产手机厂商真实感受到了日韩等国供应商的“底气”。
除开苹果外,全为国产品牌。放眼全球市场销量前五,除开苹果和三星,另外三家也都是中国企业——小米、OPPO、传音。
华为在去年卷土重来后,今年上半年更是以17.5%的市场份额再次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一。
这背后,是国产终端商和供应商的共同发力,只有抱团做大,才能规模取胜,“以大获利”。既降低整体成本,也通过占据市场为营收打下基础,从而获取研发资金向更高的技术壁垒进军。
而这样的故事,我们还需要更多。拿柔性OLED屏幕而言,上游的柔性基底、有机材料、无机半导体材料等核心原材料的供应,国产化率依旧较低。
中产必须要调整预期了。楼市救市、地缘关系、整个社会的变化,都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决策。
加入智谷趋势年度会员,每周收获一次对世界资讯的认知与独到判断,胡润TOP10的智谷趋势 三十多位研究员 辅助大家,去理解资讯背后的趋势和本质变化。
半两财经:中国元素90% 以上 解密华为三折叠屏手机背后供应链的新质生产力
时代周报:已有公司8连板,起底华为三折叠屏手机供应链,谁是真正的概念股?
头豹:2024年中国显示面板行业系列报告(三):柔性OLED面板——面板业成长动能
智东西:2万一台的华为三折叠,被黄牛炒到逆天65万,屏幕铰链多项行业首发黑科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国外流传拍摄中国高铁画面,车厢疯狂抖动犹如地震,有人甚至断言:迟早散架...
震惊!韩媒:韩国巴黎奥运会羽毛球冠军安洗莹被长期霸凌 要求给男球员洗内裤
三星发布Galaxy Tab S10+和Tab S10 Ultra 搭载天玑9300+与更多AI功能
赛睿 Apex Pro Gen3 电竞磁轴键盘上市,首发 2399 元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优秀案例丨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异环》试玩报告:终于,有人把二次元开进新赛道了/
主站 商城 论坛 自运营 登录 注册 《异环》试玩报告:终于,有人把二次元开进新赛道了 廉颇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