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心五月艾草但当手机大佬们仍困在价格、实用性等问题中无法自拔时,以三星、京东方为代表的OLED屏幕厂商已经掘到了第一桶金。
如果将手机看成人体,那么芯片与屏幕则是心脏与五官,都是组成人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折叠屏手机的核心技术是屏幕,因而从小米双折叠屏手机发布到Mate X发布,A股柔性屏概念股便大幅上涨。
其中与小米联合开发双折叠手机的维信诺以79.58%的涨幅排名第二。而为华为Mate X提供屏幕的京东方A也以43.23%的涨幅排名第九。
很明显,尽管媒体以封神的姿态,将折叠屏技术吹上了天。但市场对折叠屏手机的未来并不看好,所以才会以投机性的心态,转向最稳健的屏幕厂商。
而抛去价格、实用性等因素外,用户和投资者最不看好折叠屏手机的地方,是“量产”。
但根据奥维睿沃预测,即便2019年三星、华为等整机品牌的折叠终端产品陆续上市,折叠屏手机全年出货量仍旧只能突破100万台。
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DSCC称,如果5年后全球折叠屏手机销量能达到5300万部,仅2022年便可创造约67亿美元营收。面对如此巨大的利益蛋糕,谁不想分一杯羹?
折叠屏手机相比于普通智能机,拥有更大的屏显面积,但也面临更大的研发难题。
尽管三星并未在发布会上公布Galaxy Fold的厚度,但相关媒体称其折叠后的厚度达17毫米,是主流手机的两倍。
而华为Mate X虽然将机身厚度压缩到了11毫米,但相比于市场上的单屏智能手机仍旧十分厚重。
除了机身厚度等问题,外折屏华为与双折屏小米,需要更巧妙的设计,强化屏幕的保护能力。
三星的内折叠虽然降低了划伤风险,但对机身铰链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华为在折叠屏铰链上的攻关时间长达三年。
雷军曾在采访环节提到,“折叠屏量产性还不够好,电池少得可怜,”隐晦表达折叠屏手机供应链难题。
OPPO副总裁更是直言,“折叠屏造型目前最大的意义在于ID造型的创新探索,两三年内没有任何普及的可能性。”
在折叠屏手机被炒的最火的2018年,媒体与看客们都惊喜于它的性能与突破,却忘了谈论折叠技术背后的巨大伤痛:
缺少强大的研发与供应链能力去支撑,所有的概念只能是概念,所有的创新只能是空谈。
当时,随着国产手机大范围更新产品设计和体验,逐渐丧失性能和配置优势的小米,必须立刻推出新款手机重新圈占市场份额。
但已发布近3个月的小米5尊享版,却遭遇严重产能问题,非但迟迟无法送达消费者手中,甚至一度传出无法量产的消息。差点崩溃的雷军只好发出内部信,宣布接管研发和供应链管理团队。
1.把控小米手机新品的研发节奏,以更高效的速度省去中间沟通环节的时间成本,来应对波谲云诡、瞬息万变的国内手机市场。
最终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小米成功挺过了市场寒冬,但研发供应链仍旧是困扰其发展的重要问题。
在技术与市场飞速发展的今天,研发与供应链能力对企业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但困扰多数人的问题是,到底如何提高研发与供应链能力?
众所周知,宜家鼓励人们的动手能力,支持消费者动手组装柜子和随心所欲设计家具搭配。
但很少人有人知道,宜家的绝大多数产品设计,都严谨的考虑了设计与研发供应链的关系,绝不允许随心所欲更改。
设计作为生产的最前端流程,对生产运营、采购成本、物流、售后服务等关键供应链环节,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小米手机通过整合研发供应链,最终大幅度提高手机产量,但如果源头的设计出现问题,则会影响整个流程,对企业无疑是致命性打击。
完整流畅的供应链可以保证产品稳步落地,但前提是设计源头的创新与稳定。同样如果只有创新概念,却无法量产与实施,对企业的盈利与发展也没有任何作用。
在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下,我们谈论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投资风口,却忽视了一个问题:
作为一家拥有15年创新设计服务经验的公司,早在2019之前,我们便助力百度、美团、喜马拉雅等互联网巨头,打造了数款智能家居产品,并与地平线、柔宇科技等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设计助力科技落地,推动智能生活进程。
我们旗下研发供应链平台,是集产品设计、研发、手板、开模、生产、包装运输、电商渠道、供应链金融为一体的一站式创新产品整合服务平台,5000+家细分行业生产供应商、4万+设计师、10万+精准用户,为企业最终实现创新产品落地及推广提供全流程保障。
在“全球化、整合管理、创新研发”的发展方向下,研发供应链平台致力于打造一个全球最大的创新产品生态系统,提供围绕产品落地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帮助更多企业实现创意落地!
虎嗅:雷军真的急了!发内部信亲自抓手机研发和供应链管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