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霜霜除了2款三星4G手机以外,剩余8款均为iPhone。最新发布的iPhone14排名第7,排名第1的是前年发布的iPhone13,销量占比达到了惊人的5%。
这意味着,苹果与三星作为电子消费品的顶级品牌,依然在全球具备有牢不可破的市场地位。
2022年,苹果手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是16..8%,虽然同样出现了销售额下降的情况,但下降的幅度是最低的。
要知道苹果的手机主要是高端机型,却与其他中低端机型的市场份额接近甚至更高。
而反观几年前的当红炸子鸡小米,2022年中国市场出现了高达23.7%的跌幅,成为前五名厂商中跌得最惨的企业。
排名虽然第三,但市场份额却是从2021年的14%降到了13%,还是处于下降通道中。
几年前,中国品牌手机对全球市场的冲击,似乎戛然而止了,除了华为手机在贸易战中无奈出局外,其他几个品牌都无法保持过往的攻势。
近乎封闭的软件生态、独立的IOS系统、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国际顶级品牌的形象,不管是哪一点,国内的厂商都无法望其项背。
小米在中国市场的失势,代表着小米这一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没有足够高的美誉度。
虽然小米在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主打性价比依然可以占据市场,但失去了高端品牌支撑,当地市场只要消费能力上升,那它就会成为被抛弃的品牌。
罗永浩曾在几年前建议小米增加一个品牌,并送他一个品牌叫雷米,主打高端机,但雷军显然没有接受。
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整体销量同比下降了12%,但是全球高端手机市场(售价超过600美元)的销量反而同比增加了1%,这使得该价格段有史以来第一次贡献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总收入的55%。
小米在国内市场的剧烈下滑,更与其不够专注有关,雷军已经开始转战电动汽车了,不知道是不是认为自己在手机赛道中无法挑战苹果,干脆换赛道了。
要知道,苹果要造车的传言都有十余年了,但苹果从来没有真正进入电动汽车领域。
哪怕手握数千亿美金现金流,哪怕苹果是全球最有钱的公司,他的专注领域依然在消费电子业,依然以手机作为核心产品。
VIVO和OPPO,一直很稳,但这两家公司缺乏互联网基因和科技基因,产品不能说不好,但总是无法做出惊艳的产品出来,无法在手机的创新上拿出超人一等的特色出来。
可见的未来,手机市场规模还会持续上升。东南亚和印度的二十亿人口未来将产生越来越多的高端手机用户。
中国产品曾经靠着价廉物美打开了全球市场的销路,但这种方法很难成为未来企业成功的方法论。
作为消费电子行业曾经的老大,日本当年在消费电子领域雄霸一方的大企业,都沉寂了,在互联网电子消费时代,日本企业基本上全面缺席。
而比中国大陆多了近二十年电子消费品代工经验的台湾,也找不到一家在全球有影响力的消费电子品牌。
不过,作为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中国电子消费品牌,在这些巨头面前,还是稚嫩的、脆弱的。
小米当年爆发强在互联网思维,OPPO和VIVO则强在渠道经营,但这些在苹果眼里都是小打小闹。
要想在消费品品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持续推出有创新力的高端产品,构建在用户心中的地位。
其实苹果手机也有很多的缺陷,比如,苹果税问题,系统过于封闭,使用不方便,甚至很长时间电池续航不好。
只有占据高端市场,才能收获更高的利润 ,才能让企业研发不断地进步,形成良性循环。
虽然中国手机品牌厂商过去几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这是一个无比残酷的市场,去年,苹果一年赚了一千亿美元,而小米是亏损16亿人民币。
别看都是全球前五,不能进入高端市吃肉,想长期喝肉汤都是难的。市场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有一天,苹果学习特斯拉,向中低端市场发起价格战,那中国的手机品牌还能天天喝肉汤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