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雨翻云之戏梦传(一)2022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出炉”,报告指出,要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与此同时,加快居住区充电配套设施建设的相关建议也成为了2022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线省市电动汽车社区充电政策解读
从各省市对小区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发展规划来看,各地方政府以适度超前、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智能高效的社区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为主要目标。发展思路围绕加快新能源社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充电安全方便性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和消费升级,拓展充电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新能源与“新基建”协同发展。
上海市:直流充电或充放电设施千瓦补贴上限600元,交流设施千瓦补贴上限300元;
广东省:按照充电功率给予建站补贴,按照年度运营电量给予0.1元/KW运营补贴;
广西省:按照输出功率和实际充电量,对建设企业及运营商给予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
重庆市:高速服务区新建直流充电桩给予300元/千瓦建设补贴,交流充电桩及小功率直流充电桩:给予50元/千瓦的一次性建设补贴;
全国社区充电的供应1、合作模式:联合开发,多方资源,分润获益;通常是物业,投建方和桩企合作建站,也有很多是政府牵头,做好政策统筹与保障,让充电运营企业来落地执行,让物业、街道/居委会协调配合,让第三方机构验收核查。
2、价格收入:为了让利于民,允许充电运营企业收取充电服务费作为主要经营收入。
由社区充电的供应分布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等新能源热点城市,现有新能源车辆中私家车占比60%,由于产业经济发展旺盛、人口规模较大,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30万。其中,天津作为建设社区充电的最好的城市之一,从2019年至2022年11月,3年时间覆盖近1000个小区,建设1.1万台充电桩。
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已将近10年,其中私家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是最近两年才有的现象。他指出,私家车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充电市场也将随之逐渐进入“私家车时代”。
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文表示:“未来,社区充电将成为主流的充电方式,并且在社区采用交流慢充是未来家用电动汽车的主流充电方式。”据他介绍,市场调研显示,未来80%的家用电动乘用车将在社区采用交流慢充的方式进行补能。总体来看,现在北京市配电网基本不增容的情况下,可以满足2030年当地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的下一个风口在哪儿?一定是小区。”对于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荣纪如此判断。
(三)新能源车主对社区充电社区的需求和期望1、充电运营企业:规范其设备规格、建设施工、运维管理等符合国家要求和行业标准;
2、为了让利于民,也让社区公共充电桩自我运转起来。允许充电运营企业收取充电服务费,但电价不能过高,总体还是要比外面的公共充电站便宜;
(一)合作模式:1、星星充电:符合社区充电要求的小区,星星充电免费投建10根交流慢充桩(7kW或11kW双枪),所有设备,都由星星充电负责;
(二)管理模式:星星充电依托物联网、车联网、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打造的智能有序充电桩+“人、车、桩、站”一体化SaaS平台智能有序充电解决方案,配合线下多方合作平台和物业服务商,构建电动出行上下游合作伙伴体系,能够为未来社会的绿色低碳出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小区建于2018年,社区充电属于新小区重点服务设施,一共800户,拥有1800多个车位,星星充电和社区2021年投入安装50台交流充电桩,建设成本5万元,2021年12月平均单桩每天充电量为10度电,到2022年7月底已经提升至22度电,半年时间翻了一倍多,个别充电站单桩日充电量已经达到36度电,这个数据已经相当可观。
在运营中也会碰到油车占位问题,在运维场站中我们看到,油车与电车的势力对比,在一定时间内会形成抗衡,但小区内都是街坊邻居,不会闹得太难看,慢慢会彼此理解。当电车车主越来越多,也会自发维护充电秩序;星星充电率先提出“只充电不占位”的公益口号,并发动全国社区充电用户广泛参与。
未来,星星充电还将继续积极拥抱碳中和、碳达峰,与充电生态合作伙伴一起,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低碳发展,星星充电会发起“社区共建联营”计划,对社区实行“承包制”。具体做法就是,先通过和社区服务企业共建方式,对其进行培训、赋能、奖励等,使其变成“桩主”,代表星星充电管理小区的线下充电站。把‘桩主’的积极性发挥出来,不仅可以解决‘最后一百米’的用户服务问题,还能借此开展大规模的用户侧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