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泉中新网新疆新闻6月2日电(安锐)连日来,在“转作风 走基层”活动中,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小事、琐事为突破口,将实事好事做到居民心坎上。
近日,驻三道坝镇上三道坝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在前期走访入户过程中,了解到该村的许多年轻人外出创业务工,留在村里的大部分是独居老人,其中包含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
考虑到高龄村民无交通工具、行动不便且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实际情况,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便出谋划策,对村里的老人孩子开展“一对多”的长期帮扶工作。不定期深入村民家中,详细了解询问村民需求,随时与其进行沟通。
今年78岁的张秀春患有慢病,子女常年外出打工很少回家,老伴去世后,独居的她是村“两委”和工作队重点关注的老人之一。
“工作人员待我就像待自己的母亲一般好,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我有事需要帮忙,他们都能第一时间来我家看望我,让我心里暖洋洋的。”张秀春说。
前段时间气温不稳定,房子温度低,张秀春腰疼的无法下床,驻村工作队队员黄家慧知道后,赶紧买了暖腰贴和药送到家里,得知老人还没吃午饭,又给她做了一顿热乎饭。
“看到老人们的笑容就想到自己的家人,老人想要的其实就是陪伴,能够为村民们办点力所能及的事,我很高兴。”黄家慧说。
像张秀春这样的独居老人村里还有几位,他们也都得到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关心关爱。
在老人郑莉的家中,经常可以看到几位“串门”的“亲戚”,他们时常为老人送服务、讲用电用煤安全常识。
“太感谢这些工作人员了!每隔几天就要到家里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有他们在,我们心里非常踏实。”郑莉说。
上三道坝村村主任刘振国说:“我们将继续结合‘转作风 走基层’活动,通过不定期上门走访,针对他们的诉求提供精准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对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及时解决,并在第一时间落实办理,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
打开手机扫码,花一元钱能充四个小时,时间用不完可以累积到下次使用……一大早,家住石化街道中兴社区的居民李红梅,就将电动车推到楼下的电动车充电棚开始充电。
自从楼下建起这个充电棚后,李红梅再也不用从家里拉线给电动车充电了,方便又实惠。
记者在蓝色的雨棚下看到,每个充电桩都有10个插座,棚内贴有充电操作说明、充电注意事项和客服电话等。
一周前,社区和驻社区工作队走访时,看到很多居民都从自己屋内拉线出来充电,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给大家造成极大不便,通过多方协调、沟通,在辖区12区小区安装充电桩,切实解决居民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问题。
驻中兴社区工作队队长普尔哈提·吐拉洪说,还会继续深入到居民群众中了解大家的民生诉求,并整合各类资源帮助居民解决民生难题,把小事办实、实事办好,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感到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