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剑网Canalys的Q3数据里,前五分别是荣耀、OPPO、苹果和小米,这其中,other表现出色。
而在Canalys给出的趋势图里可以进一步看到,随着Mate60系列的回归,华为已经无限接近前五了,到Q4进入前五没什么悬念了,所以接下来Q4一个非常重要的看点是,谁进入other?
荣耀第一,市场份额18%。OPPO、苹果和vivo分列第二、三、四位,三者的份额接近,都是16%,OV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跌幅,小米位列第五,同比出货量基本持平。
对于Q3数据的解读,其实还是我之前所说的,中国市场三大块,线上,线下和高端。
线上目前竞争依然不算激烈,荣耀和华为的线上子品牌都还没有到来,小米的竞争环境相对宽裕。线下荣耀和华为双增长,OV承压。实际上高端市场苹果在华为Mate60回归之后也明显承压,只是华为9月份才开售,对于整个Q3的大盘影响不算明显。
到Q4,Mate60的持续供货对苹果的影响应该会逐步显现。12月份nova上市会对线下产生进一步的冲击,而线上接下来的竞争必然愈发激烈,整个大盘在接下来应该还会持续变化,知道明年Q2差不多能够达到一个阶段性的稳定点。
Q3的数据里,其他部分其实都基本符合预期,毕竟整个市场的发展规律摆在那,谁进谁退,是可以预估的,真正的意外是荣耀的强势登顶。
在Q2之前,当大家开始确信华为会在年底回归的时候,大多数声音认为,荣耀会是过程中受影响最大的,而现在看来,荣耀受到的影响的确不小,但这个影响似乎是增量而不是减量。
荣耀Q3第一这个事儿其实早就知道了,BCI的统计的周销量数据,荣耀已经维持很久的第一了,巅峰甚至做到了20%,Canalys这里给的出货量,份额反而稍微低一些。
BCI统计的是激活量数据,是正儿八经到消费者手里的,而出货量则是厂商出货口径,包括渠道部分的库存了。
终端激活量数据和出货量数据一致,这意味着荣耀Q3就是正儿八经的销量大涨,且库存没有积压,一个非常健康的水平。
而Q3另一份很重要的数据是关于折叠屏的,CounterPoint数据显示,荣耀Magic V2是整个Q3横折大屏的销量第一。
要知道,Magic V2可是一台正儿八经9000+的超高端机子,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意味着,而目前整个市场华为以外的各家,折叠屏的核心出货量主要还是6000价位上的小折叠。
在Magic V2之后,荣耀连续推出了V Purse和Magic Vs2两台新的折叠屏手机,这两台机子推出后的市场数据还需要过一段时间再看,但以过往经验来说,Magic Vs2的销量比V2大概率只高不低。而再往后,据说荣耀还有多款折叠屏手机在路上,包括竖折和迭代的横折新机。
Magic V2之后,荣耀在折叠屏上的优势大概率会逐步确立,且开始领先。这和此前的舆论其实是相反的。
我们回过头去看荣耀Q3之后做了什么,最核心的其实就是三个方面:产品线更具有针对性和竞争性、荣耀独立之后的研发势能开始展现、高端的持续突破。
这三个要素里面,第二个其实才是核心和关键,但这个其实是缓慢释放的东西,它所代表的是更长期的天赋值,而短期的业务变化,更重要的还是具体落地产品的表现,所以我们把产品线的解析放在了第一个。
整个Q3,从量上来说,荣耀发布了三款关键产品,荣耀X50、荣耀90和荣耀90 Pro,这三台机子差不多都做到了价位段领先的水平,这个才是助力荣耀强势登顶的关键所在。
这台产品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儿,一方面它依然是一台典型的线下渠道机,以线下渠道出货为主,另一方面,它在线上卖得很好,发布三个月后它在京东的评论数量突破了20万。
双十一期间,这台机子以非常小的优惠幅度,在京东累计销量榜上攀升到了累计榜第五,安卓榜第二。
实际上,从行业来看,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在荣耀X50之后,各家都在发布类似定位的产品,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各家这一轮相当于被荣耀X50教做人来。
X50的爆发,表面上是轻薄、大电池、曲面屏、质量和1亿像素等因素的助推,但根本的点我觉得不是这个,而是荣耀对于用户需求的理解和对于产品的态度。
这是一台非典型的千元机,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荣耀为了解决问题而选择的材料、结构和工艺的技术创新,从而实现系统性的体验提升。
坚持轻薄高颜值这个荣耀固有优势的同时,做大电池以提升续航能力,结构和材料创新提升稳定性,高像素实现更强大变焦能力,高素质屏幕提升日常观感等等。
随着荣耀的产品布局完成,迭代演进思路明确,我们逐渐可以理解荣耀所努力构建的东西了,可靠、稳定好用的日常用机,而不是追求吸引眼球的所谓的科技性。
或者更简单点,我们所看到的,以X50为代表的荣耀的新品,要比友商同定位产品更加契合用户的真实需求,这个事情的本质是,荣耀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调研用户,去找到用户需求的痛点,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来选择产品方向。
这个事情说起来很容易,但想要再所有的产品上坚持这个理念,尤其是X50这种价格相对低一些的产品上去做,其实很难。
我们看到,有些厂商喜欢发预研的、看起来很酷、很未来的东西,追求看起来好看的数字,哪怕这些东西不实用、不好用,甚至于根本就没有用户价值,不能量产,也无所谓。
而荣耀所坚持的恰恰相反,21年荣耀发布了一代神机荣耀50系列,这个系列的研发进度极其夸张,几乎刷新了类似产品的研发周期下限,且一举奠定了新荣耀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而大家所不知道的是,和荣耀50同期展开的是荣耀基础创新实验室的构建,尤其是仿真实验室的构建,这差不多是业界最强的仿真实验室之一了,之所以说是之一,原因大家懂。
X50上所展示出来的高可靠性能力的实现,我觉得就是这种体系能力的一种展现,它背后所体现的,荣耀所坚持的核心价值观,在未来必然会成为荣耀竞争力的基础和根本。
这段话在我当初说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理解,经过三个月的市场检验,大家再去看,是否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Canalys数据,荣耀90 Pro在Q2中国区3500以上价位市场单机出货量进入了前十,iPhone之外仅次于P60和小米13,但我们的知道另一件事儿,荣耀90是5月29日开售的,整个Q2实际上只卖了一个月。
而同样的,这台机子的成功,某种意义上和X50的成功是类似的。我们去看荣耀今年的产品线,发布的产品其实不多,Magic系列、数字系列和X系列,基本就这些,且没有太多的延伸和迭代,精品化策略带来的好处是,荣耀可以真正用心去思考每一台自己的打造。
我觉得其实是两个字,均衡,或者说,是全面的产品进化,而不是局限于某一个点的突破。这种全面进化在舆论上并不是特别容易宣传,因为没有一个特别长的长板去支撑舆论的兴趣点,但对于用户来说,手机是买来用的,不是买来吹牛逼的。
而你全面均衡的产品进化带来的好处在于,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可以很舒服。而对于真实的大众用户来说,最核心的产品诉求,不就是如此么?
所以实际上,如果我们真的深入剖析荣耀,一定会发现两件事儿,第一个是荣耀对于真实消费需求的洞察是真正领先于行业的;另一个则是,产品的技术创新迭代非常快,且和消费需求理解深度契合。
手机本质上是大众消费品,技术必然需要服务于需求,技术的先进性应该是对需求满足的领先性,而不是单纯的技术本身。
而实际上,对于大众消费品企业来说,消费价值才是第一价值,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从实际行动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厂商都能够理解。
青海湖电池、C1射频芯片带来的信号优势、最轻薄的折叠屏、领先的屏幕护眼、极佳的产品可靠性和质量稳定性……
那么,如果我再加一个前提,这是荣耀独立的第三个年头,也是荣耀自主研发体系建立起来的第二个完整年呢?
在荣耀创新实验室里,我见到了两个专门的实验室,一个是荣耀的仿真实验室,这可能是整个业界华为之外最强大的仿真实验室了。
另一个则是荣耀的屏幕实验室,荣耀在这里建立了一条完整的屏幕生产线,以及分析测试和评价体系。
在屏幕研发这一块,这个实验室是自上而下闭环的。研发人员提出基于理论的构想,仿真实验室对构想进行仿真分析,从大量的构想中找到有实际工程价值的部分,上生产线出样品,然后测试分析,给出结果。
狭义理解的屏幕其实就是显示模组,但对于现代手机来说,显示部分显然已经无法代替屏幕的全部了,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面向曲面屏等新型产品的新屏幕形态,由此提出的基于整台手机的屏幕结构、材料、工艺的全新要求,这个事儿当然需要终端厂商来完成。
另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荣耀50是新荣耀独立之后仅半年就推出来的新品,且完成度极高,获得了极佳的市场反馈。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事情是,在荣耀50研发的同时,荣耀的创新实验室建设也同步展开了。在整个公司为了生存而战的紧急关头,最忙的时候,荣耀开始了长远研发基座的创新实验室的构建,尤其是仿真实验室的构建。
这个事儿其实很简单,从当时的时间节点来说,荣耀其实没必要那么着急去构建基础实验室,这个毕竟是长期目标,但反过来,没有这个基础实验室的支撑,荣耀又凭什么在2023年就开始进入爆发期呢?
所以很多时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现在看到的果,其实是两三年前就种下的种子。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在23年就能够看到荣耀Magic V2、V Purse和Magic Vs2这样的机子出现。
Magic V2发布三四个月了,对于折叠屏这个极速发展的行业来说,这个时间很长了,但即便是现在去看,这台机子依然是领先的,业界在轻薄这件事儿上,还没有超越者。
V Purse更进一步,8.6mm厚度,217g的折叠屏,而且还是横折大折叠,想想都觉得非常魔幻。在荣耀之前,你能够想象到2023年就有厂商可以真正实现直屏级别厚度重量的折叠屏手机么?
这个级别的折叠屏,能够在一段时期内做出一台,我觉得都是非常牛逼的了,但荣耀是三连发。
2023年Q3的这个榜单,荣耀的登顶很多人会感到意外,但我并不意外,某种意义上,如果你真的认真观察这个行业,当荣耀的产品展开之后,就很容易意识到这个结果。
对于现阶段的荣耀来说,他们已经开始展现产品和技术上的优势了,但对于我来说,这不是重点,更重要的在于,他们对于市场认知的领先、对于研发体系的布局、以及清晰的自我认知和策略选择。
本质上,在华为逐步回归的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荣耀的确面临了非常大的挑战,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支撑,就此没落也不会让人意外。
所以在很多的公开场合里,赵明总喜欢说和华为竞争,和苹果竞争。这不只是营销,而是他们真的在打造这样一个全新的品牌体系。
当然,这个体系离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基本的布局展开之后,时间只会是果实的催发剂,慢慢地,我相信大家会逐渐认识到新荣耀到底强不强,以及,我们一直在说的,华为终端体系一部分的独立,到底在说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