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祥第35场比赛三星电子公布的第一季度初步业绩报告显示,由于全球经济形势和客户购买意愿放缓,三星的销售额同比下滑19%至63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同比暴跌96%至6000亿韩元。受此影响,三星电子宣布调整存储芯片产量,并未公布具体的减产规模。
根据路透社的数据,三星电子第一季度的利润是14年来最低水平。分析师表示,新款旗舰智能手机的推出预计将支撑移动利润,但其芯片部门可能报告季度亏损超过 3 万亿韩元,原因是存储芯片价格下跌且库存价值大幅削减。
利润暴跌的背后,是三星芯片、电视、手机、半导体代工等业务的全面下滑与竞争力削弱,三星要暴的雷,可能还在后头。
一方面原因在于,三星手机业务下滑,据市场调研机构“对位研究”数据,三星电子的智能手机总销量同比下滑33%。
一方面是三星半导体业务的暴跌,半导体作为其利润大头,根据路透社的报道,全球芯片过剩情况恶化,以及数据中心和计算机制造商等买家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放缓采购。
主观层面是在逆周期下,过去三星拒不减产。韩国发家的成名绝技就是逆周期调节,价格下跌我增产,市场萎缩我扩厂,日本的造船业与家电业就输给了韩国这套逆周期。
但如今行不通了,一方面是国内厂商崛起,一方面是市场的萎缩情况比过去更真实,三星在全球DRAM与NAND Flash芯片市占率均高达40%以上,如果三星能进行减产,不仅有利全球存储市场快速回温,也能让自身获利逐步回升,堪称一举多得。
但在全球3C需求萎缩的情况下,三星依然运用起这套逆周期,拒不减产,直接导致半导体行业复苏延缓,存储产品价格继续暴跌。相比于3年前,现在不管是DRAM内存,还是NAND闪存的价格,已经跌了近四分之三下去。
整个行业处于下行周期,三星作为第一大存储厂,一家占比40%,自然亏的也多。目前,三星表示要将存储芯片产量降低到有意义的水平,并优化已经在进行的生产线运营。
从未来看,三星存储芯片减不减产已经意义不大,在过去,全球不管是DRAM芯片,还是NAND芯片,基本上都是被三星、美光、SK海力士、铠侠这几大巨头垄断的。但现在国内长江存储、联电、合肥长鑫等企业的崛起,至少在中国市场,正在打破这种垄断效应。
一个肉眼可见的事实是,现在国产SSD已经卷翻了,国内SSD的价格已经是三星的一半了。国内SSD之所以能卖得这么便宜,是因为国内NANDFlash技术在飞速进步,去年年末,国内的内存厂商开始批量生产232层NANDFlash,单个内存的容量比128层提高了将近一倍。
三星、SK海力士等,其232层堆叠的NAND闪存,也没有量产,还没到232层堆叠。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国产厂商正在追平国外NAND闪存。无论三星减不减产,在存储芯片领域,国产替代已经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三星半导体其主要营收产品围绕手机、平板及内存。半导体业务的暴跌,其实就是其手机、平板等消费电子业务的一个预警。
三星半导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手机和内存与代工业务,三星电子第一季度利润暴跌背后,也是手机、平板业务的销量下行,行业下行大环境仍未见底,三星手机回归中国市场喊了很长时间,但目前来看,中国市场与三星手机无缘,最新的S23还玩区别对待这一套,国外免费扩容,国内卖原价,口碑进一步下滑。
毫无疑问,三星手机过去不依赖中国市场过去依然能做到全球第一,但是未来几年很难说了,海外市场,三星已经尽了全力,对三星来说,基本上已经没有增长空间了,三星手机未来的最大增长空间在中国,三星在最近半年在中国市场投放很大,过去多次表态要重返中国市场,为什么?
因为2023年,全球经济普遍不好,而目前海外机构的预测都是认为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高盛宏观经济研究团队将2023奶奶中国第一季度以及全年GDP同比增长预测分别自之前的2.7%和5.5%上调至4.0%与6.0%,世界银行也将中国的GDP增速预测从4.5%提升到5.1%,并且带动了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增长。
也就是说,三星包括手机业务等在内的一系列业务,其实都很需要中国市场,但从三星的种种做法以及口碑来看,中国市场可能依然与三星手机无缘。
如前所述,DRAM/NAND价格持续下滑,存储、Image Sensor、Display IC、Power IC等领域内,国内企业的逐步成长,长江存储、联电、合肥长鑫等企业的崛起,三星在这些领域的市场下滑势头很可能还将持续。
而半导体代工方面,三星过去一直卯着劲要与台积电抢订单,但代工工艺良率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与台积电的竞争中的弱势地位进一步加剧,就连一直支持三星的高通、英伟达都转头台积电了。从高通骁龙888和骁龙8Gen1这两代芯片看,三星半导体在先进加工制造能力上明显落后于TSMC。高通在骁龙8Gen1+、8Gen2无奈选择TSMC,三星半导体代工业务先进加工制造能力将进一步减弱。
半导体代工业务影响到三星移动的整体盈利水平,因为代工业务跟不上,三星在高端旗舰上也不用自己的芯片。
也就是说,三星设计的手机SoC本身与苹果、高通存在很大差距,再加上自己制造工艺与台积电差距越来越大,三星手机自己也已经弃用。从目前的表现来看,台积电工艺要远强于三星猎户座,因此在Soc芯片上,基于性能最优的考量,三星S23系列它用的也是台积电代工的高通芯片,也是依赖高通供货,与国产手机并无二致。
三星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业务,从智能手机到家用电器、电子元器件等各个领域都有涉足。三星半导体占据了该集团的重要地位,其业绩的下滑将对整个集团的业务产生很大的冲击。
此外,三星一大引以为傲的业务是面板业务。三星在过去一直在强调它的屏幕优势,无论是手机屏幕还是电视、平板,三星都是处于垄断地位,根据行业预测三星显示器(Samsung Display,SDC)预估以超过五成市占率持续称霸OLED面板市场。只不过从目前来看,三星在面板业务上遭遇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但如今京东方的旗舰屏幕在逐步追赶上来,网传iPhone 15开始试产,采用京东方供应的屏幕,2023年京东方占iPhone 15系列OLED面板出货量比重为18%,将较iPhone 14系列10%呈大幅增长。
三星的屏幕优势在持续被削弱,连带而来的是一直强调大屏优势的三星电视业务危机,三星电视虽然仍旧排名全球第一,但去年DSCC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其出货量大幅下滑70%、销售额下降了14%,这是此前少有过的大幅下滑。
在中国市场,无论是三星电视还是洗衣机等三星家电业务都在遭遇国产品牌的强势冲击,市场持续下滑。
在过去,三星引以为傲的一直是它的全产业链优势。它掌控着处理器芯片、存储芯片、液晶屏等移动终端核心电子元件的设计和制造能力,也掌控着最上游的CPU、NAND闪存、DRAM内存、显示屏、AMOLED面板、摄像头等供应链环节,手机重要的核心元器件与制造供应链环节几乎都能自产自销。
但是我们现在来看,无论是处理器芯片、存储芯片、NAND闪存、DRAM内存、显示屏、AMOLED面板、电视等几乎它所有赛道上的业务都面临强敌环伺的危机,三星已经没有绝对不可替代的业务,在众多市场排名第二的业务上,也正在遭遇持续下滑的局面,比如过去三星芯片代工世界第二,市场占有率17%。但现在代工业务正在进一步下行。
三星电子利润大跌背后,其实牵扯出来的三星一系列的业务危机,本质是它在各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正在遭遇全面削弱,它真正不可替代的核心优势其实所剩无几,它所在的过去赚钱的业务,未来可能持续遭受全面冲击,海外市场已经挖掘见顶了,它最需要的中国市场也迟迟打不开局面,三星要准备过苦日子的打算了,即使以后市场恢复,竞争对手也都都在强势崛起,想大赚的日子不会有了,未来3~5年,三星真正的危机还在后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