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驾亲夫刚被小米裁了,当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短期内,我不看好小米的前途。。。。。。。
在我写了这个回答之后,2017年过了年,就发生了红米Note4官方涨价的事件,即我所言“动信仰价”,可见小米的原则果然就是简单粗暴直接有效,之后的进展也是历史了。。。。。。。
在去年新出的《小米创业思考》里,提到了需要避免“规模不经济”——虽然我感觉他们说的“规模不经济”跟经济学里讲的“规模不经济”不是一回事,不过如果这个词当初是因为看了这个答案才进入到他们脑子里的,那我还是有点成就感的。。。。。。。
至于为什么我不看好小米的前途,这个能写一大篇文章,实际上在去年下半年全公司写《小米创业思考》读后感的时候,写了相当的数量,还被徐洁云点了赞——然而我仍然被裁了。反正祝小米好运吧。。。。。。。。。
后补充,该问题的原问题是,“2016年小米的销量为什么大跌”,所以有下面的答案。。。。现在的问题,老板说不准说,我知道,不敢答。
利益相关:员工,昨天年会上又啥奖都没抽到,怒黑一波,所以只能匿名。。。。
(但是呢,“整个2016年,小米上下其实很轻松”肯定是没有的。。。表示忙得屁滚尿流压力山大天天愁得睡不着觉。。。不过这个不是本题的一部分)
从我接收到的市场情况看来,如果几个关键产品能有任意量的货可卖(甚至不用Mix/Note 2/陶瓷5有这条件,个别几个红米就行了,尤其Note 3全高、3X和4),手机销量不说增长,不下降是很正常的。
所以我们不讨论卖不出去15年那么多的情况,我们确实没有感觉到什么显著的来自需求侧的压力。问题还是出在供给侧,生产不出来啊。。。
应该说,在这个问题上,今年公司的市场规划和供应链管理这些方面恐怕确实都犯了不少错误,具体就不说了,不该说的不能说。。。反正大家都在检讨。
当然犯这些错误,多数也很难指责谁。为什么呢,我们来讨论下微观经济学。。。。。。。
智能手机这个行当,是在卖很多各种各样各有特色(differentiation)的产品的,从市场结构上看,至少也是一个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的市场,可能已经很接近寡头垄断了。
在这样的市场里,出现了有一个特别讨厌的问题,能有大销量的机型,基本都会面对(Mix那种因为产能限制反正只有这么多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倒是来得省心),就是Kinked demand:需求曲线拐折。就像这个样子:
这意味着什么呢?简单的说,一个机型,定价如果低于某个点,再继续降价带来的额外需求非常非常少,因为这个机型的品牌、尺寸、配置、外观、主要面对的渠道等,就击中了这么多人的砍手点。另一方面,定价如果高于某个点,稍微再高一点,销量也会大幅下降,因为大家会想,啊,都这个价钱了为啥我不(加点钱)去买xxx竞品?
面对这样的市场,即使有因为信仰问题以硬件成本为基础而不是以供求关系为基础比较容易定下来的价格在前,销量预测和产能规划也是十分困难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刀尖上跳舞。。。
手机不说了,就说空气净化器吧,大家知道冬天来了雾霾厉害,提前屯了n个月销量的货。
然后12个月几波雾霾这n个月的货好象十来天还是多少天就光光了,反正远没撑到月底。。。现在公司内应该都好多人钻山打洞想搞个净化器的购买权而不可得。
而小米呢,家底不够厚又没大腿抱,以前好象说过,风格一贯保守小心,毕竟雷老板不是隔壁贾老板,与其库存爆仓,恐怕还是“有人买不到”更容易接受一点。。。。
结果呢。。。。。某部门拍拜年视频,大喊祝我厂红红火火,如何如何,……,手机卖光。。。一语成谶。
但是,即使不犯这些错误,定位超级精准,产能就上得去到去年的销量么?很值得怀疑。
就是说,在市场里,存在这么一种东西,叫做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这个大家应该都熟悉。不幸的是,还存在一个东西,叫做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
(画风就不讨论了,画得也不见得特别正确。ATC是平均总成本,LRAC是长期平均成本线,SRAC是短期平均成本线,Q是产出。P/AR是价格即平均营业收入)
这当然是个简化的模型,不过一言以蔽之,小米目前的产能,短期平均成本可能现在正大致处在上图SRAC这条线的位置,SRAC右半边接近价格的某个点上。
其中的道理大致是这样的,根据经济学里的边际效应递减定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生产规模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再多生产一件产品,就要花比前一件产品更多的钱。而产品的价格一般是供需决定的(当然在小米这里很多时候是以硬件成本决定的明显低于供需平衡价格的信仰价),跟成本无关。结果,当产量大到一定程度,每多生产一件产品,总利润就少一点。
这个边际递减效应,在小米目前的状况这里也是很明显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我觉得我们可以回到微观经济学。
愿意供应商愿意供应,该供应商的产能是Qa。如果价格达到Pb,那么第二个供应商乙也愿意供应了,产能是Qb。如果市场很通畅价格很统一,那么价格是Pb的时候,甲就会赚到额外的(就是没有这块他也会干活的)利润。
无数的甲乙还有丙丁戊等等加起来就是这条供给曲线。这些额外利润加起来就是所谓的生产者剩余(Supplier Surplus)。
但是呢,如果这个市场不是很通畅很统一很怎么样,其实买方可以和这些供应商一个个谈价钱,一个强势的买方,可以给每个供应商他们愿意生产的最低价钱,也就是把大多数如果不是所有的生产者剩余都据为己有。这个叫啥来着,好像不是反向价格歧视。。。不过机制跟价格歧视差不多。
小米在供应链上,对于很多供应商,不管是物料还是代工,恐怕都处于这样一个强势地位。
可现在的问题是,这些供应商或者说供应商产能的分布,可能是下面这个样子的。而成本在小米信仰价格之下的,基本已经被小米开发得差不多了。。。再往右开发,小米就得赔钱或者放弃信仰价格。
(Pmi是信仰价格,阴影部分,呃,请相信那是阴影,使已经被小米开发了的部分。。。)
制约小米产量的另一个主要的供应来源:人,也面临着非常类似的问题。劳动力供应也遵循上面一样的供给曲线。小米的待遇在业内如何,需要HR方面明白的人来讲,但是小米的一些部门,确实存在“这个地方市场上愿意接受小米的工资干这么忙的小米的工作的人已经都在在小米了”这样的情况。。。。再想扩大规模,就得多开工资,但是又怕光给新来的高薪对老员工不公平,同一加工资吧。。。。完蛋了。
而且,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因为前些年成长太快,各种内部结构流程等等内功跟不上,各种欠债,也增加耗损,更进一步的加剧边际效应递减。
实际上,这个问题最晚在14年就存在了,这两年恐怕是持续恶化,尤其是因为市场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发展,供给曲线在向左移动。。。向左移动。。。向左移动。。。
2016年小米手机销量大跌的主要原因,除了有一些决策失误之外,是如上两条,市场现实需求预测与产能规划的困难碰上了保守小心的倾向,以及规模不经济加上不断左移的供给曲线。
对于规模不经济,现在全公司都在补课,通过内部优化和向上整合尽量推迟边际效应递减。但是呢,内部优化恐怕需要时间,向上整合(各种大力投研发等等)恐怕更需要时间,对于小米的边际效应递减,外部的因素目前和可预见的将来还是多过内部的因素。
于是呢,近年如果不想销量再萎缩,怕是早晚得涨价。可是一方面,这价格信仰因素很多,不想动,另一方面,Kinked demand在上,涨价好凶险啊。。。所以想涨价,就必须在品牌形象、尺寸、配置、外观、渠道等等上下功夫来想办法往右推一下这个需求曲线以策万全。。。这钢丝,好难走的。。。
总言之,好像是需要供给侧改革。。。。。这可是我厂总部南边偏东约14公里处某海子旁边上班的大大们都很头疼的题目。。。。。。以后怎么办呢。。。。。。。。。。。。。。。。。。。。。。。。。。。。。。。
所以请雷老板戒烟并改善其他不好的生活习惯以保证长期健康。。。我非常期待,想看雷老板有什么神来之笔怎么破局,相信他是会有办法的。(怎么有点绝望的人类乞灵于宗教的感觉。。。。。。。。。。。。。。。
1、过度追求销量,导致前几年走量过度依赖红米系列,从而给小米带来了低端、体验差的包袱,这里并不是说红米系列体验不好,而是说它即便是作为出色的千元机,体验和旗舰机相比也是绝对不可同日而语的,而很多消费者根本就不知道红米与小米的区别,当你碰见个用红米Note的熟人,问他用的是什么手机的时候,他往往会说,小米啊。
2、2015年全年除了小米Note,没有一款真正意义上有竞争力的旗舰产品,而小米Note也被诟病骁龙801不发烧,骁龙810版本又是个巨坑,另外,定价也首次突破了1999魔咒,顶配版甚至到了2999,但是虽然成本高,定价走高是正常的,但是消费者可不这么想。小米Note系列的销量未及预期,对其供应链的伤害也是一定的,毕竟,昔日盛极一时的小米,推出一款真正意义打算打高端的旗舰产品,却没有足够的人买单,这无形中也会影响到小米在供应链的线、用户体量大,口碑却在下滑。关于这方面,也要分为两个方向来看,首先是小米自身出的问题:MIUI一度狂加广告甚至达到了试探用户底线的大黑边设计、MIUI体量越来越大带来的臃肿问题、小米3移动版带来的口碑伤害等等。本来小米是靠着核心的发烧友群体走起来的,却又因为15年以性能换取产能的策略失去了一部分发烧友,用户考虑的毕竟首先得是自己,他们不会为一家公司接下来如何发展而深思。
4、供应链危机。小米今年上半年陷入了供应链危机,自己也作死,供应链危机就不多说了,姑且说说小米作了哪些死。首先是采购了太多的3GB DDR4 RAM,所以小米5的主要版本都很尴尬地维持在3GB RAM;其次是没有早些布局和三星的合作,导致现在迟迟拿不到三星的A屏,柔性屏更是遥遥无期,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小米Note2的出货和屏幕观感。
今年赶上了线下用户换机潮,使得全年线上整体的销量都不是很乐观,苦心经营线下的OV自然是得到了丰厚的利润,魅族今年也将重心放在了线下,而小米的线下渠道建设甚至连魅族的水准都还远远没有达到,目前线下的话语权基本上掌握在OV和华为的手里,当消费者进了他们的店,提到关于小米的一切,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给用户灌输极其破坏小米形象的说法,消费者多数都是小白,只能听他们忽悠。这绝不是空穴来风,不相信的自己多去逛逛线下店就会知道这些店员为了卖手机究竟能胡扯八道到什么程度。
比如明显市场欢迎的机型却供不应求。最后劣币驱逐良币。通过停产好卖的机型强卖压仓的机型。
产品定位也混乱。。比如红米NOTE3 高配 和红米NOTE4 如果他们的CPU互换一下 那么都会很好卖。现在这样强停NOTE3,降价甩压仓的NOTE4的事就不会发生。
这两年为了改变而改变逆市而为的事太多了。。。估计企业规模大了。又要绩效考核。。很多为了改而改刷个工作量再包装自己工作价值的PPT粉饰下,越来越二。
营销宣传也很明显。。路边为了上广告而上广告!不管机型有没有货乱上广告坏口碑:满街的广告全是宣传买不到的货!这种没有协同的运营比一些大公司病的企业都不如。浪费与消耗的同时还在坏口碑。
16年 小米除了小米电视和路由器因质量或者设计有问题以外,其他产品至少赢得了口碑。虽然手机仍然无货,但出来的手机产品基本超预期。梳理清楚集中力量 17年应该会触底反弹。
我的天哪,难道不是因为他不卖么???不谈大道理,我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小米是一家匪夷所思的公司,大家可以去官网看看,大部分机型都没货,无论雷军说多少理论,小米饥饿营销的原因到底是迫不得已或是有意为之那都无所谓,我们消费者买不到就是买不到,这么一个常年无法正常供货的企业,小米下滑我不惊讶,也许本文带一些怨气,但本人其实是个米粉,今天在这里我说一句话,我现在就想给小米贡献一台销量,我也不难为小米卖我mix,卖我note2就行,我还再加100,请问您能让我顺利的在官网买一台喜欢的版本么?
有个小米员工在底下分析blabla说了一堆,我作为消费者告诉您,黎万强他可以喜欢零库存,但我们消费者不喜欢耍猴抢购,你可以谈不忘初心开心就好,你甚至可以从老子的道德经扯到马克思的资本论,但如果一个产品在他正常生命周期内,无法正常供货,我们消费者就只能和你88,你可以全款预付或者排号,怎么操作你自己去想,消费者没时间帮你分析,但你要说非得周二耍猴抢,要么黄牛加价买,我们消费者真的受够了
1.供应链管理问题。典型代表就是小米note2了,铺天盖地的广告却被lg卡脖子买不到,请梁朝伟的巨额广告费打水漂。本来指望冲高端的比初代小米note还惨。然后一些量产不成问题的手机(红米Note4,小米5s 5s plus之类)也时不时缺货。尤其双十一这种时候都能缺货,那时我想买小米5s高配居然官网和京东都没货。
2.本来该成爆品的小米5在黄金销售期耍猴给了ov翻盘的机会。其实今年华为销量相比去年涨的并不是很多。魅族基本持平,三星还下降了。夺走小米市场的主力就是ov。今年ov销量相比去年翻倍,r9 x7功不可没,r9一开卖就全面铺货,疯狂打广告。那时候小米还在美滋滋地耍猴,手机毕竟是个必需品,换手机也许是个非常紧急的事。这种情况用户大量向ov转移也不奇怪了。
3.线下渠道建设不足的恶果。这个不需要赘述,小米的线下布局可以说连魅族都不如。在线下ov遍地的市场几乎没有线.配置上的优势在缩小甚至失去。客观说小米5算是不错的机子,然而3g运存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软肋。这一点连ov都知道上4+64好宣传,而小米缩水竟朝运存开刀。这导致一批追求配置的用户望而却步。同时因为小米5的缘故,小米今年相当多机子也跟着3+64 4+128这种奇葩的运存闪存搭配。且不说128g闪存有多少用户用的到,我相信128g闪存相比64g提升的成本应该比3g运存提升到4g的成本高吧。
5.小米为了低库存自己限制产量。2015年小米生产了海量的小米note和小米4c,结果一直清到了2016年快完了才勉强清完。今年小米在清库存上可以说相当成功。红米Note4出来后没多久红米Note3就基本全网没货了。红米3s出来后,红米3也基本只剩标配版有点货。这对降低成本显然有利,然而对消费者购机体验的影响却非常明显,举几个简单例子。
1.几款已经没有耍猴且量产不成问题的机子依然时不时断货。(注意,断货是全版本无货)
2.消费者买了手机后发货速度很慢。(有些时候要拖一周以上,很显然这是因为库存不足需要临时生产的原因)典型例子红米4a,没记错的有些发货要拖到2017年1月,这明显就是先接单后生产啊。
3.消费者一旦错过时间就再也买不到某款手机。典型例子小米5黑色版,小米5s出来没多久后5黑色版就再也没卖过了。很明显这是为了清库存较多的小米5白色和金色版而故意停产的黑色。同理红米Note3全网通高配,停产速度也是令人咋舌。估计也是为了不影响红米Note4销量。然而消费者并不一定会买你的账,毕竟消费者也不会随时随地都关注小米是不是出新机了,旧款还有多少货。
整个交易过程都是小米占强势,我提供什么你才能买什么。我为了清库存我就是不会给你或者只提供少量你想要的版本。我为了没库存就是要接单后才生产,发货慢怪我咯。
幸好近来的一些事让我感受到小米还是有所转变的。比如小米5s新增4+32g版,红米Note4新增蓝色和黑色两种配色,红米4新版本白色和金色去掉大黑边,这比小米5为了清白色库存就是不产黑色,为了清3g高配的库存就是不产4g运存的玻璃尊享版的逼迫用户的手段高明太多。
|